時間:2015-01-14 19:08:2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嚴輝文
最近,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一些科創園大唱“空城計”,被媒體曝光。記者采訪發現,巨資建設的科創園空置率很高,有的科創園甚至空無一人。如此荒蕪的景象,就連當地一些園區負責招商的人士也苦不堪言。招商人員坦陳,園區規劃布局不夠科學,導致政府背負很大的債務壓力。(1月13日《中國青年報》)
這些年,“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的金句深入人心。隨之而來,就是各地開發區、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的大競賽。幾乎各個市都要建新城,各個縣都有數個開發區,各個鄉都有工業園,一度是一個極為普遍的景觀。要命的是,“鳳凰”來了沒有,卻沒有多少人真計較。
許多地方的主政者最關心的,不是這些園區的招商、營運和收益,而是年復一年、屆復一屆地擴大園區面積。比如,2011年7月,南京市委原書記楊衛澤從無錫調任南京不到4個月,就提出要在全市建設20個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前述報道中唱“空城計”的多個創業園,楊衛澤曾高度重視,不僅去視察過,而且還多次表揚江寧區成效顯著,走在南京的前列。
經濟新常態是已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新名詞,這意味著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不再追求犧牲質量只求數量的粗放發展模式。在這種新常態的視野下審視,“園區倍增”或許是一種病。
“園區倍增”絕不等同于“工業倍增”、市場倍增、效益倍增。多少年來,地方主政者十分看重發展各類園區,動輒要求每個園區每年以數十平方公里的速度推進。仿佛只要園區的大餅攤開了,什么都好說,工業和效益也能同步增長一樣。其實,這種“病”只有“公家人”能夠患得起。試想一個開餐館的人,當一個店生意都不能維持時,還會開一家分店么?大多數情況下,“園區倍增”只不過是園區面積的增加而已,連虛假繁榮也換不回。
“園區倍增”意味著各種資源的浪費。在“園區倍增”面前,土地資源、耕地面積、山河面貌、青山綠水、環境保護、原居民利益等,似乎都不需考慮。運動化的推進,才是唯一的大事。在“園區倍增”面前,一些地方政府從不計成本,為了加大園區建設的投入,不僅可以在政府“財政大餅”中擠壓民生支出的空間,而且可以毫不手軟地擴張早已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地方債務。
“園區倍增”很坑爹。除了相關主政者換來了有魅力、敢于跳起來摘桃子之類的名聲(在新常態下未必一定是好名聲)外,“園區倍增”很可能綁架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江寧區的那些園區,雖然空蕩蕩的,但是也虛列了許多知名企業的名頭:什么甲骨文南京研發中心、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國藥科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美國Stepan公司總部等。一些公司哪怕分身乏術,恐怕也架不住地方政府和招商人員的輪番游說,為此多少要犧牲一些精力,做出一些姿態,付出一些無意義的成本。至于為了園區建設,園區管理部門不斷進人增編,管理機構及人員越來越多,政府招商人員越來越膨脹,過著一種空有壓力全無效率的生活,地方政府更是從來不拿它當一種“成本”來認識。
當然,我并不是說園區建設全都是不應該的,但其必要性應該仔細考量。“空城計”提示我們,有沒有必要進行“園區倍增”,尤其需要進行必要性的論證和經濟效益的考察。否則,一往無前地倍增,很可能便成為一種“盲人騎瞎馬”式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