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中,談得更多的是發展文化功能,那么如何融入教育功能,使曇華林成為歷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場所?
許啟彤:我認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與教育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融合。
第一,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融入到曇華林街區,通過感受街區的歷史和現在的氛圍,讓學生在心中充滿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榮耀感。第二,讓出生或學習在武昌的學生通過曇華林真正認識武昌的歷史,增進對武昌的感情。無論他們將來走向何方,這里永遠是他們看得見、留得住的鄉愁。第三,曇華林是我們城市發展歷史長河中文化和精神之所在,這些歷史事實的發生有哪些背景,誰是推動者?我們要學習并應用到教育中,促進學生的素質成長。
匡細運: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對我們所有人而言不止是教育,更是一個對歷史的認識被激發和喚醒的過程。歷史文化街區會經過一代一代的重建,她的教育的意義也正在于此,在重建的過程中喚醒人們對她的認識。
尼古拉·彼得森 :我一直認為在曇華林街區復興中教育是核心功能。比如在古城改建中引進一些技術、新技能和建立新體制,就會為曇華林街區未來新的發展創造機會,給曇華林、武昌區乃至整個武漢市提供一個新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同時對中國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學術平臺的建立也會為國際交流提供很好的機會,使許多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更多西方的留學生們來到武昌,和當地的學生互動,進行知識的頭腦風暴。如果我們想保護一個古老的建筑物或老房子,在引進國外專家的先進想法和理念時,還可以把機會留給當地的年輕一代,讓他們學習如何去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貢獻力量。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同時也是教育年輕一代的最好機會。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
張幼云: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一直關注教育,我覺得學習和教育不應光放在校園的院墻之內,應從更大范圍來理解。尼古拉的演講談到維基工廠,其實中國青年發展基金會已經在支持他做這個項目,我們的設想是把曇華林引入到這個項目中來,建立維基工廠,從而暢通創意設計、創意生產、創意銷售,培養真正的社會小企業家。人們往往會把企業家想象為擁有自己的工廠、車間、固定的工作人員,而現在新的理論是生產性的公眾,這個工廠并不是實體的存在。而且在曇華林對社會企業家和創新者的培訓平臺可以輻射到整個武昌,這都需要我們對學習和教育有更廣義的理解。在復興曇華林時,我們還可以成立一個基金會或委員會,動員利益的各方,全面設計學習和教育過程,并最終形成終生學習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