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14年10月30日
地 點:武昌區政府大會堂
主 題:中外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策略與思考
指導機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
主辦機構:武昌區委、區政府,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承辦機構:武漢武昌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支持媒體: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中國建設報、城市化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搜房網、城市化雜志、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長江日報、武漢電視臺等of Wuchang Government
10月30日上午,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政府大會堂現場氣氛熱烈。這里正在舉行主題為“中外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策略與思考”的曇華林城市化講座,不僅有激情、專業的中歐專家演講,還有積極、踴躍的臺上臺下對話互動。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邀請了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歐方在華協調員尼古拉·彼得森,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張幼云,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資深研究員李津逵,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匡細運等中歐歷史文化建筑保護與開發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武昌,與武昌區委、區人大、區政協、區政府領導共襄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發展大計。中共武昌區委書記王立在總結發言中說:“今天的講座很專業、很精彩、很熱烈,既堅定了我們對‘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的信念,又激發了我們堅持治理創新的人文情懷。”
會上,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與武昌區政府副區長許啟彤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城市化雜志主編、城市化網總裁顧晴以及武昌區副處以上近400名干部參加了講座。
專家主持
張幼云:很高興回到家鄉。我是1957年前離開小東門的,從武漢25中畢業到北京上大學后,一直在外工作,一晃57年了。見到家鄉的鄉親我真的很激動。
現在我們既處在加速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又處在深刻的經濟社會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武漢有復興大武漢的夢想,武昌的目標是要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厚重、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在這個大背景下談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特別有意義。
十多年來,在武昌區委、區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曇華林街區、街道辦和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努力下,曇華林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身為一個武漢人,我對曇華林的認識還遠遠不夠。直到今年,我才發現我曾經在此成長并度過了十幾年少年時光的地方竟然有著豐厚的人文歷史文化的積淀,她承載的歷史對今天人們的生活以及對未來的發展將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曇華林的價值絕不是在這3.9公頃,也不僅僅在武漢市、在湖北省、在中國,她遠遠超出這個具體的地理的位置。
所以,武昌區委、區政府組織關于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的學習討論會很有意義。講座請來的兩位專家,一位是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歐方在華總協調員尼古拉·彼得森先生,他知識淵博,出了很多書,也有很多城鎮化方面的研究和具體實踐;另一位是城鎮化研究方面的資深研究員李津逵,他是激情加專業的典范,既是思想者,又是行動家,還是一個推動宣傳者。在這樣一個場合,我們進行集體的戰略梳理、回顧,理性地思考,然后做出我們的戰略規劃。
這的確是一個共同學習的好機會,但我們對它的期望要放得實際些,因為這個報告會不是給答案的會,而是思想啟迪會,所以我們要有創新的精神和思維。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就在我們的腳下,在我們的實踐摸索之中。讓我們共同開啟我們智慧的大腦,創新向前走,堅持不懈,我相信一定會找到答案。
曇華林是一塊寶地,她承載的東西太多,我們要充分認識她的價值,共同來挖掘。你們已經走得很遠了,我們跟上,然后和你們同行。
我們首先請李津逵研究員,聽聽他充滿激情的講演。有請津逵!
主題演講
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之路
演講人:李津逵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資深研究員
很多人來到曇華林就覺得這個地方與眾不同。為什么曇華林讓人感動?她的歷史價值到底是什么?簡言之,她記錄了一段中華民族轉型的歷史。我是這樣看近代三次開放的歷史的——
第一次開放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我們從被動開放到主動應戰,進而全面進步,中國從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變成了民國,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
第二次開放是從孫中山聯俄聯共開始,一直到共產黨以俄為師、全面學習蘇聯,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新聞、醫療、衛生全部學習蘇聯,堅定地走斯大林的道路一直走到1978年。這次開放,東風壓倒西風,完全向東方開放。
第三次開放是從1978年以來,我們又一次向以西方為代表的世界接軌,這次是主動開放,特別是鄧小平兩次南巡,掀起了中國一輪改革開放的高潮。
武漢是一個了不起的城市,這三輪開放中兩番領先一朝失落。辛亥革命對國家意義的貢獻在于武昌把中國引向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武漢同時成為“東方芝加哥”、“未來世界三大都市之一”。然而在第三次開放中,武漢開始失落了,沒有當年“駕呼津門,直逼滬上”的輝煌,因為在第二次開放中從“以俄為師”到“一邊倒”,武漢受累太深。蘇聯援建156項重點工程中,在湖北安排8個項目,7個在武漢:武鋼、武重、武鍋、武船、武漢肉聯、青山熱電廠、大冶有色金屬公司、武漢長江大橋;特別是在發動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砸爛封資修”,實際上是從政治、經濟、教育、衛生新聞出版、社會組織、宗教信仰等把所有的人類文明、先進文化全面肅清,否定西方影響。今天武漢呼喚復興,就是要復興從應戰中走向進步進而進入亞洲第一、能夠爆發出辛亥革命力量的大武漢。
為什么首義落在武昌,而不是其他的中心城市?武昌首義不是擦槍走火,而是這個社會已經全面現代化的必然結果。只有新軍、軍械庫不能說明問題嗎?不進入武昌就沒有進入到華中文化的制高點,所以一定要進武昌。在西方文明的挑戰中,武昌表現出理性開放的精神氣質:教會從漢口到武昌;在總督府旁,在貢院不遠,辦學校、開醫院、與官員結交,建公共圖書館、室內健身房,帶來了新思想、新知識、新生活方式。
今天中國更需要一種對世界先進文明的理性選擇,走一條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汲取全世界先進的文化,實現全面進步,歷史重托于武昌。而要看到當年的理性武昌,我們就要看曇華林,因為曇華林是真實的歷史記憶的存儲器,忠實地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武昌。
曇華林不同于其他歷史文化街區:其一,她是靜區,可達性、整合度都不高。由于不是一個熱鬧的地方,而是武昌古城鬧中取靜的一個燈下黑地帶,帶給人的是一種沉思的感覺,慢生活、慢節奏給來到這的人一種別樣的感受和啟發。其二,這個地方不是三五公頃,而是100多公頃,是連成片的地帶,優秀的歷史建筑散落其中。其三,像很多中國的老城一樣,她已經變成了一個衰落的城市腹地,甚至有貧民窟的跡象。其四,由于土木建筑多,建筑質量不高,要不斷地進行修復。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保護與偉大人物和教義有關的單體建筑、構筑物和遺址;第二個階段轉向了歷史建筑群、城市景觀和建筑環境的保護;第三個階段開始關注土地利用、社會結構、交通系統和城市人口,關注投資、地方經濟發展和提高治理水平的全面振興。
如此看來,曇華林恰恰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第一,曇華林的建筑保護得不錯,50多個優秀的歷史建筑都保護下來了,這很不容易,因為這些歷史建筑都不是文物,說拆也就拆了;第二,曇華林的空間距離保護下來了,對歷史的真實感就有了;接下來就要考慮社會經濟發展與全面復興了。
國內通常的做法是歷史建筑密集小地塊,打包給企業開發,拆遷,商業項目、另求平衡;大地塊改造金角銀邊,腹地繼續衰落。其優點是商業成功、消費創新、有了城市名片,然而問題是功能單一化、景觀迪斯尼化、運營商業化,居民動遷、街區的生命停止、商業管理、攝影棚般的整齊劃一的建筑,一看就是假的,沒有歷史的縱深感。北京琉璃廠的改造將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的“四世同堂”變成了“同班同學”。而北京前門大街、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寬窄巷子”等走的都是只遷不拆的改造之路,原居民被排除在城市更新之外。
令我們非常高興的是,在曇華林我們看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歷史文化街區復興路徑。可以概括為兩句話:文化導向,即有歷史感、藝術范兒、設計品位、國際潮流、文化功能。社會機制,即景區與社區重合,糧道街與文旅公司聯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社會價值投資等各方參與、協同善治。
武昌區把曇華林不是當成一個單一的歷史文化街區,也不是一個單一的文化產業園,而是一個有機復雜的生命體。你看:危房改造、鋪管線、修路面、進行生態保護,都是靠政府公共財政基礎設施投入;保護得勝橋的歷史場所感;通過跨界聯合,形成了與眾多民間力量的伙伴關系;在社區治理方面,通過公眾參與形成鄉規民約。
從2003年到2006年,曇華林制定保護規劃,啟動保護改造;2007—2012年,建設藝術村,促文化產業發展;2013年至今,曇華林走上了一條綜合培育、開放經營之路。
曇華林是一個真實的地方。因為人們在這里看到了原住民,看到了老百姓的真實的生活并沒有因為歷史街區復興而受到干擾。在曇華林一個83歲的老媽媽戴一個紅袖標勸導行人不要亂丟垃圾,這樣的事情在全國的歷史街區我們沒有見到。只有在武昌,在曇華林,我們見到了這樣一種老百姓參與,共同自治的局面。
雖然曇華林街區的復興沒有標準答案,但是用治理創新可以支撐曇華林的復興。什么叫治理創新?我們建議成立一個復興委員會,就像園區管委員一樣的全面復興的決策機構,而不是簡單的一個辦事處或文旅公司。在委員會下面可以成立促進中心,就像香港的城市發展局,作為一個執行者,花政府的錢,辦公共財政的事。然后,由文旅公司進行一級開發,每一個項目必須要聯合民營企業,不能作為國營企業從頭干到尾。同時,由政府發起成立復興基金,鼓勵并支持對曇華林進行研究。另外,還要引進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從事專業服務、社會影響力投資,形成官產學研居媒客共同參與、協同共治,復興曇華林。
曇華林的愿景是什么?未來這里的建筑生生不息、活力源源不竭;在外國人眼里是中國,在中國人眼里是世界;讓老年人看到昨天、讓青年人看到未來的地方;是一個要像人們到巴塞羅那去尋求靈感、到麗江散心的地方。
我們復興古城,不是為了昨天,是為了今天、為了城市明天的發展。如果問我心中未來的曇華林是什么樣的,我想借用孔夫子的六個字“近者悅,遠者來”。愿生活在此的人非常快樂地說:“我喜歡曇華林,我是她的主人。”而來到這兒的人說:“我聽說曇華林,我來到了曇華林。”
張幼云:大家熱烈的掌聲已經說明了津逵演講的魅力,我們再一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他精彩的講演!
雖然我是武漢人,但是我真正接觸到武漢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是今年4月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曇華林作為城市化進程典型案例交流時,是由津逵介紹的,他當時播放的圖片特別打動人心。但今天我是第一次聽津逵這樣全面地梳理中國近代史,當我們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從歷史的角度看武漢特別是武昌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再來討論曇華林的價值,我覺得這會給我們很多的啟迪。
也是在今年4月份我有幸結識了尼古拉·彼得森先生。6月我們在城市化委員會的組織下一起來到曇華林。他在曇華林僅僅參觀了一兩個小時,就覺得心動、激動,因為他發現了曇華林的優勢和價值。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城市化進程中歷史文化街區的?對于曇華林的復興,他有什么想法?有請尼古拉·彼得森先生!
保護文化遺產是創新驅動力
演講人:尼古拉·彼得森 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合作項目歐方在華協調員、教授
我在中國出版的《道德經濟》一書提出了社會化的經濟理念,即在社會化環境中我們要用一個全新的、道德化的方式去發展經濟,我想把這樣的理念帶到曇華林街區的復興中,讓保護文化遺產的行為作為創新的推動力。
在社會經濟體系中,有三個最基本的元素,第一,誰來決定什么是最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第二,誰來創造未來的價值;第三,我們能做些什么去保護并且創造新的價值。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這些對曇華林街區的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曇華林街區的歷史文化價值,是由政府官員還是歷史學專家,還是由曇華林包括我們整個武昌和武漢的市民來決定?在決定了誰來決定我們的歷史文化價值之后,就是我們如何用具體的措施使這些價值得到保護以及發展。再接下來就是,我們如何能夠保護這些歷史文化價值。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價值的體系構建好,才能夠讓曇華林的復興計劃得以成功,并且帶動整個武昌區以及武漢市,包括整個中國的文化產業以及經濟的發展。
當今的經濟社會已經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代,更多的是與社會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上的合作。過去,我們一直以價格為導向,價格作為一只無形手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我們更強調的是人的感受及與價值相關的東西。在曇華林街區的改造中,我們也將以人們的感受作為核心,去吸引更多的商業價值。
對于文化遺產保護,歐洲和中國的觀念完全不同。在歐洲的價值觀中,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建立在保護原有建筑、道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維修,以保持原有的形態以及文化價值;中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方式是把原有的建筑推倒重建。需要重視的是,文化遺產的概念應該從更廣義的層面去理解,不僅僅針對有形的文化遺產,還有無形的文化遺產。要更加重視文化遺產上無形的價值,比如在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區,為它們賦予更多的歷史文化價值,保留我們的文化記憶。
以法國文化遺產保護為例,和許多歐洲國家一樣,法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并不是最近才開始的,實際上,從中世紀的君主制就開始對文化建筑遺產進行保護,一直沿襲到今天的共和制。法國著名的建筑——盧浮宮,在過去800年中,一直處于不斷被重建重修的過程中。除了功能性方面的重建、將入口拓寬等比較實際的舉措外,法國的管理階層更多的是選用一些具有創新理念的建筑師,讓他們把新鮮的、與眾不同的建筑理念帶到盧浮宮的重建中。在法國,文化遺產并不屬于某一個人,而屬于所有法國居民,屬于全人類,所以文化遺產保護不僅僅是要保留其文化價值,實用性也非常重要。這是法國文化大革命帶來的新觀念。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政府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法國對于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政策是充滿雄心壯志的。另外,從一個社會化的新概念出發,應該把文化遺產保護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手段。
從廣義概念上,我們對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有了充分的理解,那么,如何保護曇華林街區?如何將理論落實到具體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第一,要思考曇華林的文化根基在哪里;第二,分析地緣優勢,看看曇華林街區具有什么樣的特色;第三,目前曇華林街區與本地及大環境處于什么樣的關系和狀態;第四,在人力資源方面,曇華林街區可以進行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設以及引進哪些技術;第五,在曇華林街區已經存在和進行開發的文化領域包括創意產業有哪些;第六,在曇華林街區的重建項目中,誰是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參與者;第七,如何更好地構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第八,目前在曇華林街區的利益相關者進行的合作活動有哪些;第九,在對以上問題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對未來曇華林街區進行構想,同時從政府的政策方面使所有的想法得到落實。
今年6月份,我曾經到曇華林參觀,當時覺得曇華林街區實在太迷人了。
曇華林街區有一個公共圖書館,它象征著學習資源和智力資源上的共享,能夠從軟實力方面使曇華林歷史文化保護得到落實。百年之前,武昌地區已經有專門培訓圖書館管理者的培訓機構,如何把這個概念推向更廣義、更高層的階段?也就是說,如何培養文化產業以及更多產業的優秀管理者,這是我們要認真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我想,只有通過對已有的文化遺產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為我們未來的發展帶來價值。曇華林街區給我的感覺是她的文化氛圍非常好,居民幸福感非常強。
曇華林街區改造不應該僅僅是政策導向,更應該是人們的需求導向。我們首先要問居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曇華林街區居住最讓您覺得滿意和幸福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夠保持甚至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只有當曇華林街區的居民覺得生活更加幸福后,他們的幸福感會吸引更多的外來者想要到曇華林街區旅游甚至居住。同時,人的幸福感增強也會帶動整個曇華林街區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對于曇華林這樣一個古老街區的復興,不僅僅在于對原有街區和建筑的保護,更多地應該對其文化遺產和文化價值進行保護,把保護上的投入變成更高的產出,創造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價值。
在曇華林街區的改造中,我們可以利用創新者、創新產業的想法,把目光放在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重建中。舉例來說,我們要改變一個廢棄工廠的現狀,問題就在于,如何能夠更好地呈現以及復興它的文化內涵,在一個老的建筑物中賦予新的文化內容和創新價值。
目前我們有個項目——維基工廠,也叫制造業的未來,是由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支持,利用創新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動一種新的生產力的發展。這個項目也可以為客戶進行私人定制。在曇華林街區,居民早就具有了所有生活、生產的技能,現在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使創新得以實施。譬如為大家建立一個在線的網絡圖書館,具有許多人們需要進行創新改造的資源。再譬如,曇華林街區的民房非常有創意,可以定制獨特的有意思的家具。通過3D打印方式,曇華林可以實施很多創新項目,而且成本也非常低。比如,曇華林街區比較狹窄,可以用3D打印設計并制造型號不大但環保、干凈、無污染的汽車。事實上,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概念在一個古老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里進行創新改造,使其具有新的生命力的功能,成為創新者聚集工作的中心。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幫助許多曇華林街區有想法的當地居民,使他們在創新工場里進行創新工作的同時,將自己的身份演變為一個社會企業家,共同為曇華林街區的經濟發展創造價值。其核心價值就在于,通過3D工廠的建立,為很多社會企業家的誕生和創新者的孵化提供機會和場所。對于政府而言,需要提供政策和場所的支持。通過創新項目的實施以及學習平臺的構建,也是把曇華林街區推向國際化平臺,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和社會企業家包括創新家們進行合作。這樣,就在實現古老街區復興的同時,也為曇華林街區創造出更多國際化的價值。謝謝大家!
張幼云:尼古拉的演講真的是非常好。在他眼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建筑,更多的是曇華林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公共利益鏈,通過新技能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在他第一次參觀曇華林的很短的時間里,就被曇華林打動了,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曇華林的價值。
尼古拉談到了歐盟的一些標準以及如何與國際接軌,曇華林是在中國,在武昌,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有國際的視野。中國是大國,要有大國的思維,有現代的意識,這方面有很多東西要討論。
曇華林承載著過去,也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和夢想。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不是把舊的屋子修好,我們應該有國際的視野,考慮如何和國際接軌。曇華林不僅要成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的范例,而且要走向世界。
交流互動
提問1:政府投資復興曇華林的價值
武昌區發改委工作人員:文化古城的建設會給一個城市帶來極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但在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過程中很多都是靠政府進行投資。請問李津逵教授,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扶持和調控的方法可供借鑒?是否有案例可供參考?
李津逵:文化古城保護必須有政府參與,但政府出錢就要出得明白,要把錢花得有效率,花得公平,花得正義,同時應該盡量辟出空間向公眾開放,因為這是全社會的文化遺產。
香港政府推出的“活化歷史建筑伙伴計劃”, 通過與民間合作,使多棟歷史建筑重獲新生,在保留歷史的同時讓陳舊的建筑繼續創造收益。其模式值得很多城市借鑒。
所以,政府花錢復興歷史文化街區,首先應該開辟一定空間向公眾開放,讓普通百姓可以享受這個空間。第二,要讓投入的錢更有效率,應提出標準對公益、風險和影響力進行評估,讓政府投入的錢用在刀刃上,撬動全社會關注并投資曇華林。
張幼云:政府對歷史街區發展的經濟投資不僅僅是為了資本再產生資本,還要產生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和影響人的精神層面,更應關注人的成長,因為新型城鎮化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人的城鎮化。所以我覺得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不能僅從短期的經濟收益的多少來考量,更要結合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領域予以綜合考慮。
提問2:曇華林的教育功能
武昌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中,談得更多的是發展文化功能,那么如何融入教育功能,使曇華林成為歷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場所?
許啟彤:我認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與教育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融合。
第一,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融入到曇華林街區,通過感受街區的歷史和現在的氛圍,讓學生在心中充滿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榮耀感。第二,讓出生或學習在武昌的學生通過曇華林真正認識武昌的歷史,增進對武昌的感情。無論他們將來走向何方,這里永遠是他們看得見、留得住的鄉愁。第三,曇華林是我們城市發展歷史長河中文化和精神之所在,這些歷史事實的發生有哪些背景,誰是推動者?我們要學習并應用到教育中,促進學生的素質成長。
匡細運: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對我們所有人而言不止是教育,更是一個對歷史的認識被激發和喚醒的過程。歷史文化街區會經過一代一代的重建,她的教育的意義也正在于此,在重建的過程中喚醒人們對她的認識。
尼古拉·彼得森 :我一直認為在曇華林街區復興中教育是核心功能。比如在古城改建中引進一些技術、新技能和建立新體制,就會為曇華林街區未來新的發展創造機會,給曇華林、武昌區乃至整個武漢市提供一個新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同時對中國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學術平臺的建立也會為國際交流提供很好的機會,使許多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更多西方的留學生們來到武昌,和當地的學生互動,進行知識的頭腦風暴。如果我們想保護一個古老的建筑物或老房子,在引進國外專家的先進想法和理念時,還可以把機會留給當地的年輕一代,讓他們學習如何去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貢獻力量。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同時也是教育年輕一代的最好機會。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
張幼云:這個問題非常好,我一直關注教育,我覺得學習和教育不應光放在校園的院墻之內,應從更大范圍來理解。尼古拉的演講談到維基工廠,其實中國青年發展基金會已經在支持他做這個項目,我們的設想是把曇華林引入到這個項目中來,建立維基工廠,從而暢通創意設計、創意生產、創意銷售,培養真正的社會小企業家。人們往往會把企業家想象為擁有自己的工廠、車間、固定的工作人員,而現在新的理論是生產性的公眾,這個工廠并不是實體的存在。而且在曇華林對社會企業家和創新者的培訓平臺可以輻射到整個武昌,這都需要我們對學習和教育有更廣義的理解。在復興曇華林時,我們還可以成立一個基金會或委員會,動員利益的各方,全面設計學習和教育過程,并最終形成終生學習的理念。
提問3:歷史文化街區的資金平衡
武昌文旅公司工作人員:目前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很多都不能做到項目資金的平衡,歐洲國家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尼古拉·彼得森:在中國工作生活期間我曾到過很多省市,發現中國政府開發土地都是通過交易的方式來進行。政府想從一片土地中獲利,通常是把地賣了再去發展。這種方式往往使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區失去了本身的價值。而在歐洲想投建一個老社區,政府會對當地的土地進行財產評估,核實其價值,然后再去對所在地的投資者征收稅費,這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從經濟的角度進行了保護。
在這一模式之下,我要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社區型公司。丹麥有很多這樣的公司,他們會對當地的歷史文化街區的投資感興趣,由公眾一起對歷史街區進行投資,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好的工作機會,既能創造更高的就業率,又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市民,還能吸引更多來自政府的投資來源以及外界投資商為當地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創造價值,為社區生活的人們帶來福祉。
提問4:曇華林的愿景
水果湖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這次講座使我們更加明晰曇華林的價值,但這個價值與現實有很大反差。怎樣引導我們的原住民和政府形成共同理念來打造街區,是我們的當務之急。請問尼古拉·彼得森先生,曇華林的愿景是什么?我們怎么來形成這個共同的愿景?為實現愿景我們該走哪些路徑?
尼古拉·彼得森:建立一個共同的愿景對曇華林街區的改造尤為重要。我強調一點,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曇華林街區的居民和所有社會成員都應該參與到歷史街區的復興中來,而且每一個人都應有發言權。我們與其聽太多來自外界的意見,倒不如更多的聽一聽內部的聲音。讓所有曇華林地區的居民和相關專家參與,大家一起聊聊自己心目中曇華林的魂在哪里,進而找到曇華林真正的愿景。
形成共同的愿景需要建立品牌價值戰略。因此,要建立一種所有曇華林街區居民和所有參者都達成一致共識的、能夠在未來對曇華林街區設計愿景有貢獻力量的價值觀,用這一價值觀去吸引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來到曇華林,為曇華林街區的重建、復興乃至發展帶來更多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的價值與收益。
要建立非常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戰略,由全體社會成員、智囊團、政府領導進行具體討論,一步步把理論變成實踐,一點點地靠近目標進而實現目標。
如何使愿景得以實現。舉一個瑞典小城的例子,它是在城市化進程中把愿景成功實施的案例。大約在2030年前,小城的政府管理部門設計了一個愿景,把自己的城市建成世界上最干凈、最有活力、最具有靈活性的城市。每一年他們都提出非常具體的實施戰略,所有專家、智囊團、政府領導會進行具體討論,如何一步步把理論變成實踐,一點點地靠近目標進而實現目標。
張幼云:關于路徑我想說一點,除了向曇華林的原住民以及武昌區的居民征求意見,我們還要引進有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企業。企業并非要搬進曇華林,而是要促使他們關注和支持曇華林的復興,建立一種復興曇華林的戰略伙伴關系,讓各界共同參與和協作。
提問5:復興曇華林的核心價值
央視記者:曇華林作為一個歷史文化街區承載了武昌幾代人的記憶。我們如何將人文關懷與曇華林內在的價值相結合?復興曇華林真正的核心價值在哪里?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
許啟彤:這個問題我如果用哲學來思考,應該回答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什么,第二為什么。
復興的歷史街區是什么?我認為一座城市的歷史街區,一定要找到這座城市發展歷史中最鼓舞人心、最引領發展、最催人奮進的文化和精神之所在,能夠承載這些東西的區域,就是應該復興的歷史文化區域。
追述武漢的歷史,我們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那就是從1860年漢口開埠之后,到1891年張之洞執政再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50年時間里武漢取得了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的全面發展,取得了“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成就。如果要復興,事實上是要復興到武漢歷史上曾經贏得的地位。什么樣的區域能夠承載這樣的城市記憶,傳播這樣的精神和文化,就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區域來建設。
為什么會是曇華林?回述武漢歷史,在最輝煌的50年中,城市的建設、經濟的發展僅是表象,內在力量才是推動這種發展的根源,那就是漢口開埠后,中西文化交流,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推動了近代歷史的轉型,所以我們認為曇華林是近代歷史轉型之標桿,中西文化交流之窗口。彼時,在張之洞的思想理念之下,曇華林實現了重大的政治變革,經濟也隨之變化,布紗棉麻四個實業局隨之興建,除了兵工廠不在武昌外,武漢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武昌。文化建設上,當時西方文化進入到曇華林,這里興辦了中國早期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一個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隨之建立。從社會結果看,曇華林實現了華洋混居,和睦相處。從建筑學來看,曇華林的建筑中西合璧,山水相依。因此我們認為,這個區域承載了武漢在當年最偉大時期所留下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所以我們應從這個角度去打造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
今天我們緬懷過去那段歷史,是為了面向未來。我們建設歷史文化街區,是用當初偉大城市的記憶來激勵今天的城市建設者,同時用國際視野打造歷史文化街區,真正實現武昌、武漢的大復興。因此我們武昌作為一個文化大區,作為曇華林所在的區域,應該充分發揮她的歷史價值,成為武漢的精神高地和引領武漢發展的一個重要區域,這就是我們武昌作為地方黨委政府打造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個核心價值認識。
提問6: 社會建設和社區治理
武昌區民政局工作人員:李津逵老師在演講中提到要以治理創新來支撐曇華林的復興。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中怎樣融入社會建設和社區治理,真正形成“多元參與,協同善治”的良好局面?
李津逵:“多元參與,協同善治”是我來武昌聽到關于復興曇華林的一個詞,當時眼前一亮,感覺你們抓到了關鍵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未來幾十年的總目標就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且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治理成了未來深化改革的關鍵點。以往的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它是自上而下的,沒有考慮老百姓和里面的利益相關方,是為了留住殼,把里面的人遷走。而曇華林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以人為本,這個地方的人有選擇權,并且通過居民的自治而不是管制形成秩序。武昌區的這一做法讓我特別振奮。當我們的立足點是民眾,是生活在這里的人,是與此相關的利益相關方,政府和各界共同參與,多元協同,我相信曇華林一定會走出以往中國所有歷史街區都沒有走出來的一條路。
提問7:原住民與外來者的關系
長江日報記者:歷史街區改造要關注建筑和人,建筑分兩類,納入保護的建筑毫無疑問應該保護,但未納入保護的而又有一定歷史價值與記憶符號的建筑該如何處置?人也分兩類,原住民與游客,曇華林在改造過程中如何安置這里的居民?如何方便游客體現人文關懷?處理好游客與原住民之間的關系、實現融合互動?
李津逵:別的歷史文化街區已經把人遷出去了,于是游客走進了一座“迪斯尼”,而曇華林的原住民還在,因此游客走進了一座活生生的城市,感受到的是活生生的社會生態。這時游客會不會干擾到原住居民的生活,原住居民能不能給游客提供旅游中增值價值,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問題,也有前所未有的等待,我國其他很多街區已經沒有這種可能了。曇華林現在面臨的這一困難,反而是我們的巨大財富。
提問8:曇華林街區復興的規劃策略
武昌區規土分局工作人員:市區兩級政府對武昌古城和曇華林高度重視,做了大量保護與復興規劃。請匡總談一談這些規劃的實施性及對街區復興策略的思考。
匡細運:曇華林街區復興規劃的實施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個很奢侈的事。我們和歐洲有著重大的差異性,因為我們國家的法律體制跟歐洲有區別,我們缺乏兩個社會基石,即人的基本權利的界定和物權的界定,我們的《民法通則》里沒有,所以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在這么難的情況下做歷史街區復興就需要很多創造性,武昌區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尊敬。曇華林規劃的實施目前實際上陷入一種停滯狀態。因為它是一條街。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國家的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是一種革命性,很多都破壞了、散了,現在只能一條街一條街地去延續、啟動。我個人認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復興應該結合武昌舊城和大黃鶴樓地區的沿江格局來做大規模的考慮。
會議總結
王立:曇華林歷史街區復興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共同聆聽關心武昌發展的國內外友好人士給我們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這也表明武昌在下一步發展中,應以更開放、更包容、更高的國際視野來看待我們的城市。我們該走向何方,怎么走得更好?聽完講座,我有三點跟大家分享:
第一,研討會給了我極大的鼓舞。借用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講話中講的“一個外國人不遠千里來到中國”,同樣今天我們也有尼古拉·彼得森先生從歐洲來到欣欣向榮的中國,來到武昌。為進一步關注中歐城市化發展,他已先期對曇華林進行了初步考察,這次又就曇華林如何納入到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的項目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另外,李津逵先生從2010年開始一直關注武漢和武昌的發展,給予我們戰略思路和具體工作上的幫助,就曇華林歷史街區的振興、復興,傾注了他極大的熱情,提出了務實、可操作的路徑。我們更應該感謝尊敬的張幼云老師,她是武昌人,是我們武昌的女兒。她在國際舞臺中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又在對城市化進行具體研究,今天她的到來,對我們武昌人民,對在座的每一位同事都是一種極大的鼓舞。遠在海內外的華人、武昌人,都在關注中國、關注武昌的發展,我們就更應該把這樣一種關注、關心轉化為我們工作的強大動力。
第二,這是一種切實的責任。這個城市交給我們的有光榮的傳統,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怎樣把過去的傳統和優勢加以發揮?怎樣以人為本,關注今天生活在這個地方和這個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并把居民和這一段歷史帶向更好的明天?這是我們每一位管理者和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回答的歷史性問題。這對我們的智慧是考驗,對我們的能力是考驗,對我們的價值取向更是考驗。這更是一種切實的工作責任、社會責任、歷史責任。
第三,這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優秀的歷史街區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設過程中都是一個共同的難題。因為要考慮它過去是什么,它留給我們什么,它的價值取向是什么,它對人的影響是什么。今天的執政者怎么去理解和把握,給生活在當代的人們提供更大的福祉,使有限的個體生命得到全面的解放,這是任何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必須切實回答的問題。
這需要有遠見,有眼光,還要有能力。今天要使每個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并使這個城市因為得到全面發展的人而變得偉大。同時,把過去和今天結合起來對未來進行前瞻,把握住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把握住產業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把握住每一個時代人們特殊的階段性的要求,更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今天開創的曇華林歷史街區,包括我們文化古城的建筑、規劃、建設、保護、更新,都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它很難有直接照搬照抄的經驗,需要我們生活在武昌的每一個同事借鑒各方的思想,認真學習別人有益的探索,進而提出一種全面的解決方案,這也非常困難。它不同于一般的舊城改造,而要在舊城改造過程中保護住1800年的歷史文脈,在這個過程中,要更多地注入幸福生活的要素、產業要素、居住環境要素、增值服務要素等等。在考慮眾多要素時,更多的是要考慮人的感受,要結合現代社會創新,把人作為我們對優秀歷史街區振興過程思考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這就更為困難。
這次城市化講座給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提出了挑戰和責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同志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更多地貢獻在我們這座偉大的城市,讓武昌在改革創新發展中,將更多的成果給予我們的百姓,使百姓能夠擔當排頭兵,發揮領頭羊作用,讓武昌寶貴的歷史文化在我們的手中進一步發揚光大。
張幼云:讓曇華林成為歷史街區保護的優秀范例
張幼云:家鄉武昌區召開這樣的研討會,我很興奮、激動,在總結十多年我們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振興方面所取得成績的基礎上,今天又是一個帶有歷史性的時刻,也是一個新起點,因為未來的路很長,要做的事還很多。現在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有國內資源和國際資源,我們可以做得更深入,所以我們對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充滿信心。
我們城市化委員會一定會和你們一起推動這個項目,做好這個項目。就我個人而言,毫無疑問,我更會盡我所能,竭盡全力將這個項目進行到底。因為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不僅僅屬于武昌區、武漢市,她屬于全中國,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歷史的擔當。
這些年來,我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復興的成功案例還不多,曇華林為什么不可以成為這樣的案例呢?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沒有現成的模式,有待于我們用智慧和膽識去摸索,去實踐。復興不僅僅是回復過去的建筑,更主要的是要用時代的精神創新的思維,做好繼承和發揚,走出新路子。習總書記強調要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要用時代的精神對待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要有戰略的思考和整體的規劃,不是碎片化的、孤立地進行某些活動,而是要立體地推動。我們要借鑒國際國內好的經驗,以創新的精神去探索和實踐。
“敢為人先,追求卓越”,這是武漢敢于探索,不怕失敗的精神。本著這種精神,我們將努力把曇華林項目納入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項目的框架之中,不僅要做好,還要把它做成最優秀的項目,成為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最好的范例之一。我們會為此努力。謝謝大家!
講座反響
用戶3627337891:城市化講座的舉辦給曇華林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相信對于曇華林后期發展,特別是與國際的接軌能起到較大作用。講座中從城市規劃、建設的角度切入到社會治理的問題,可以開闊社會治理職能部門的視野,為解決某些困難提供借鑒。
藝術曇華林:李津逵老師對曇華林歷史街區的分析基于他多年的研究實踐,特別實際到位;他對于曇華林歷史街區的特征和路徑認識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深入剖析了曇華林歷史街區保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還有城市化專家們獨特的視角、清晰的思路、激情的表達。
nhxh_82385:曇華林好樣的!
許武昌: 多次參加全區兩級中心組學習,今天這樣的形式給人耳目一新:既有“老外”的傳道,又有專家的授業,還有互動的解惑。主講人員基本是武昌區外長期從事歷史文化街區研究的專家學者,通過講座使全區干部的思想更加統一,增加了我們保護、復興曇華林的信心、決心,相信經典保護案例不久將呈現世人!
Mhui29052:張幼云老師的主持活潑生動、沁人心脾,從曇華林走出去的她對這里依然滿懷深情,正是有了這些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人們的關注與厚愛,曇華林才有了今天的面貌,期待更多人的加入,期待歷史文化街區曇華林更好地發展!
胡飛_1986:曇華林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故事,希望可以把曇華林的過去、現在、未來展現給世人,同樣也希望曇華林能夠成為武漢的曇華林,中國的曇華林,世界的曇華林。
Lucky_楊邐:戰略協議的簽訂,看到了曇華林的未來發展前景無限美好!
nhxh_82385:曇華林出人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