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8 18:39:15
來源:中國江西網-大江時評 作者:王萱
26日,我省已有12城遭遇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成都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呈重度污染,周邊眉山市、內江市、自貢市也達到重度污染,出現區域性連片污染。26日晚至27日白天,成都市區以陰有中到大雨為主,局部暴雨,近地存在逆溫層可能性較小,風速較大,氣象擴散條件好。這場及時雨,將讓成都重回“小清新”。(10月26日 華西都市報)
當我們專注經濟高速發展時,也迎來了唯GDP發展的副產品——霧霾。霧霾是人們各自為戰、單純追求經濟發展思維的必然結果。“霾伏”何時能破?難道就這樣默默地期待大雨“洗天”!總有人一邊抱怨著空氣不好,一邊又不愿意淘汰自己的黃標車,卻沒想過自己的那點“微不足道”排放物也許就是“壓倒”空氣質量的“救命稻草”。
霧霾圍城久治不愈,折射諸多體制之痛。一是“分灶吃飯”的財稅體制,讓地方政府有著強烈的“增稅沖動”,容易造成產生霧霾的污染源“落地結果”。二是現行環保機制,對造成霧霾的污染源,急需破除“環保局長根本管不了”的尷尬局面。三是急需更新發展觀念,雖然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淡化了對GDP等經濟指標的考核,但一些基層干部“重GDP、輕環保”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霧霾是人心之霾,治理霧霾要從治理人心開始,只有破除唯GDP、唯官、唯貪污等思想“霧霾”,才能清除空氣的霧霾。當霧霾洶涌而至時,單個城市、單個人的“獨善其身”只能是癡人說夢。拯救大氣急需“系統思維”的重典,摸清不同區域、不同季節容易形成霧霾的主要成因是什么,有何規律,以便“對癥下藥”,同時要防止地方部門對霧霾久治理忽冷忽熱“打擺子”的現象,絕不能見了三天藍天就把治霾的長期任務忘在腦后。治理霧霾也不能靠一城一地,污染企業只有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才能最終避免對空氣質量的危害。只有把若干個城市當作一個生態系統來進行規劃、治理,才能起到治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