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京城煙袋斜街的百年老店鑫園浴池關張了。我曾在距這家浴池步行10分鐘距離的胡同里住了四分之一世紀,當然也曾是這家浴池的常客。老街坊們和老師傅們的依依不舍,我是能夠感同身受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京城最后的澡堂子,但起碼是最后的百年澡堂。說沒就沒了,確實令人傷感。
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經濟效益每況愈下,致使管理方不得不另謀出路。顯然,作為經營者,不可能不考慮盈虧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因為懷舊,就要求企業置虧損于不顧。但另一方面,如果下一步要把鑫園浴池改為客棧,這是否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案呢?
鑫園浴池的經營之所以難以為繼,或就在于傳統的服務方式——洗澡、搓澡、喝茶、聊天,與相對低廉的價格——洗澡15元、搓澡25元,以及接待能力、接待規模之間,存在著不對稱、不適應的矛盾,顧客少、耗時長、價格低、成本高、虧損大。如果改為客棧,而不是改成賓館飯店,顯然還是為了走傳統路線,為了與煙袋斜街乃至什剎海的整體風貌相適應。但這又難免重蹈低不成高不就的覆轍,但卻丟掉了一個百年老店的招牌。
所以,不妨還是留下鑫園這塊老招牌,改變經營策略為好。策略之一,是適度提價,并限制洗澡時間,如兩小時或三小時,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在保住老顧客的同時,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如果此路走不通,就索性擴充一點兒地盤,改成現代洗浴中心,但依然保留鑫園這塊牌子。如同本市許多胡同雖然早已成了大街馬路或樓區間的道路,卻依然保留著胡同的名稱一樣。位置不變,牌子不變,核心內容也不變,只是形式有些與時俱進而已。如果那么多洗浴中心可以辦下去,鑫園洗浴中心既有老字號的傳承,又嫁接了新的經營方式,豈不是比改弦更張更有競爭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