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發現,在南寧市經開區金凱路部分路段改擴建后,出現了一段很奇葩的盲道:不到200米的距離,居然有設置了10根路燈桿擋在盲道正中間。網友質疑這樣的盲道設置出來到底有何用?(9月18日 《南國早報》)
不到200米的距離,居然有10根電線桿“見縫插針”,如此盲道能“幫盲”么?試問,有幾個盲人愿走、敢走、能走?說實話,這樣的盲道,只是正常人的盲路、“景觀”盲路,對盲人而言,只能幫倒忙。但遺憾的是,作為全國無障礙通道建設先進城市的南寧市,居然也會出現這樣的“補丁”盲道,令人羞愧。
平心而論,盲道發生“腸梗阻”,有其客觀性。隨著汽車的普及,目前城市已全面進入“堵時代”,路面不拓寬、疏通交通成為必選動作。然而,在公共空間一定的情況下,馬路拓寬,必然會伴生人行道“縮水”、盲道被占用等城市病。兩百米盲道設置12道“障礙”,只是馬路與公共空間打架的一個縮影。
目前,有關方面已經表態,將對該段盲道進行再改造,解決盲道被擠占的問題。但讓盲道真正“幫盲”,除了“頭痛醫頭”治理外,更重要的恐怕是,清除輕視盲道的思維。試想,有關方面倘若把盲道放到與機動車路,同等重要的位置。會隨意把電線桿子“插”到盲道上么?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17日發布的《城市藍皮書》指出,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內的近九成中國城市處于“亞健康”發展狀態。為何我國大多數城市處于“亞健康”狀態?雖然,從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和管理等各方面都能找到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追著城市的發展,群眾的生活空間被擠壓。作為弱勢群體,盲人的生存空間可想而知。從這個角度講,整治被擠占的盲道,又何嘗不是幫城市擺脫“亞健康”的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