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在南京建鄴區青奧村附近的鄴城路、江東南路,數名工人正冒著烈日把路兩邊枯死的大樹挖出。據了解,這些樹為迎接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突擊栽種的。(9月10日 中國廣播網)
有工人說這些枯死的樹木“完全是反季節栽植造成的”,情況真的如此?在2010年南京獲得了2014年青奧會舉辦資格之后,南京市園林局就已經開始“青奧林”的種植計劃。當時開始的時間為3月份,正好是樹木適宜移植的時候。而根據之前的新聞報道,南京的綠蔭道建設計劃中,很多大樹的移植在6月之前就已經完成。雖然在這個時間點上并沒有趕上最佳時刻,但也不至于是“反季節”。
枯死的樹木大都是“直徑二三十厘米,高約五六米”。這些樹木基本上都已經成型,自身的可塑性就已經在下降,適應性也遠不如樹苗階段那么勃發,加上移植過程中根系要受到不可避免的切斷,往往就容易導致大樹的死亡。這或許就是“樹挪死”的由來。
可以說,成型樹木移植后枯萎,在很多地方并不鮮見。筆者所在小區就有不少這樣的案例。開發商為了打造出售樓沙盤上所許諾的綠化率,便開始了移花接木的大動作。剛開始的確能帶來郁郁蔥蔥的滿眼翠綠,但過了三五年,問題也就暴露出來。原來一些因為挪窩后傷筋動骨而處于“假死”狀態的樹木,此刻也已是速朽。當初樹木移植者也只管樹木存活三年左右的期限,過了這個時間點,也只有看樹木自己的造化。
開發商作為市場的掘金者,自然不會有“十年樹木”的耐心。但作為政府,能否在尊重樹木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少動些移植大樹的腦筋,多些種植樹苗的期盼。不過這樣的愿景,大都會被認為是“想太多”。
近年來,“大樹進城”仿佛是方興未艾。一日成林、一夜成景造就了城市綠化工程的神奇速度。百姓們在林蔭道上呼吸著負氧離子,也情不自禁地為市領導們點贊。然而,那些掛著黑色遮陽網、打著營吊瓶的樹木卻是好景不長,打蔫、掉葉最終枯萎。短暫的綠色驚喜之后,便是被戳破的綠色泡沫。
城市綠化是利民的好工程,但要立竿見影,尊重自然成長規律恐怕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碗口粗的大樹被挪窩,不僅是在做成活率不高的加法,也是在做被一致區域生態的減法。而那些打著綠色經濟的苗圃,在這種綠色GDP的催動下,完全沒有耐心顧及到自家園中的小樹苗,而把手腳伸到了農村山區的廣闊天地中。上躥下跳之間,多少大樹甚至是古樹在經歷著生死劫難。
有些城市都有不少法國梧桐群落,這大都是二三十年前種下的,如今都已是城市最美的風景。綠色能夠入城市的成長,自然會點綴不少人的回憶。多些慢水滴灌式的十年樹木,少些拔苗助長式的撿現成。對于環境保護來說,也是種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