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遠大科技集團計劃在長沙大澤胡區域建造世界第一高樓“天空城市”。最近,當地環保人士發現,由于受到了“天空城市”項目建設等因素的影響,長沙市大澤湖天然濕地生存狀態日益惡化。(9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
據規劃,“天空城市”建成后將高達838米,逾200層,超越目前的世界最高建筑——迪拜828米的“哈利法塔”。不過,不少民眾最為擔心的是:“天空城市”會否把濕地當成樓盤的后花園抑或盆栽風景?
專家稱,長沙穩居全國“火爐”之首,主要原因是長沙天然濕地大量消失,而大澤湖位于長沙市望城濱水新區,是長沙最后一片天然濕地。這里距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僅約40公里,不僅是鳥類順湘江遷徙通道長沙段上最后的“驛站”,且是不少冬候鳥越冬地和夏候鳥的繁殖地。2011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環保社團的一項調研數據顯示:大澤湖周邊共有鳥類15目45科135種,其中約43%須依賴濕地生活。
高樓要建,濕地也要保護。摩天大樓的前世今生是商人要考量的,但濕地生態的冷熱酸甜卻是民眾要揪心的。規劃可以宏大,但在保護濕地的公共職能面前,環評與監管卻不能攤手聳肩。這里有兩個問題:如果手續正常,濕地破壞是沉沒成本?如果手續不正常,行政審批如何一路綠燈?眼下來看,隨著工程的推進,地基需要填平部分大澤湖濕地,“工地還挖了水渠到湖中心,土方早已越過湖中鳥群停留的地方”。不管有意或者無意,無可辯駁的是,因為工程施工,正在破壞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平衡。
濕地被稱作“地球之腎”,既是生物多樣性富集區,也是諸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地。若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觀之,濕地還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國土資源,是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素。遺憾的是,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表明,中國濕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濕地總面積5360.26萬公頃,與2003年公布的第一次調查同口徑比較,濕地面積減少了339.63萬公頃。
自2001年起,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條例》就已啟動了立法進程,只是,正式條例遲遲未曾頒布。如今,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一旦形成對壘,“有法可依”的第一步難免就失之理據。可是,“天空城市”如何望得見濕地之殤呢?這個問題,既要講給立法與制度聽,更要說給政績與發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