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一場持續的大雨使昆明市內多條路段淹水。網友紛紛調侃,“忽如一夜大雨來,歡迎來昆看大?!薄>驮谧蛱?,當地媒體還曾報道,昆明還有不在少數的涵洞和下穿隧道目前仍處在“逢雨必淹”之列。
城市逢雨必澇的情況在全國已是屢見不鮮。近日《廣州日報》也曾報道,一家七口人的小車開進浸滿水的涵洞內沒有再開出來。試想,如果采取了封堵涵洞的做法,或采取措施消除積水保證通行,就不會有7個生命的逝去。
在諸多慘痛的經歷過后,我們城市“淹淹不息”的頑疾卻依然難以去除。
筆者不禁要問,在我們大談快建新型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今天,為何城市內澇頻頻遭網友調侃歡迎來“看海”?為何涵洞、隧道三番五次出現“吃人”慘???是雨太大,還是我們的城市太脆弱?這不得不給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再次敲響警鐘。一個城市的靚麗不應只是表面光鮮,不能只做“繡花枕頭”;城市的管理者也不能只是停留于事發的臨時應對和事后的自省反思,這無異于臨時抱佛腳和亡羊補牢,結果仍是在吐槽與固化的尷尬中周而復始。
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有效管理,充分實現其服務社會、保障民生、促進發展的價值。同時,我們的城市管理者也應該以一種對社會、對大眾負責任的、嚴謹的態度去解決好事關民生的問題,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筆者呼吁,相關職能部門能“知錯就改”,切實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進一步完善城市預警應急管理機制,強化城市排水管網的建設與管理,杜絕推諉,鐵腕問責,切莫讓“水口逃生”的大片再在各地上演。同時,大眾也應該多一份自我保護的意識,掌握一些雨天行車和落水自救的技巧,以備不時之需。當然,只有真正消除潛在的各種“致命威脅”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