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08 22:28:25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郁曉東
日前,朝陽區(qū)部分報刊亭被有關部門強拆,引發(fā)了社會輿論的普遍關注。(8月7日《參考消息》)市民習慣的精神文化消費場所的消失,對文化產業(yè)不啻是一項嚴重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傳遞出的信號是:相比市容,文化不重要。
一直以來,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人的精神美遠遠重于外在的表象,對精神世界的錘煉一直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對道德修養(yǎng)的要求更是無產階級價值觀的組成之一。
與人同理,一座城市同樣有其外在表象和精神世界,說起北京,人們固然會想起故宮長城天安門等標志性建筑,但最能代表北京的還是千年傳承的深厚文化,京味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經是世界級的文化現(xiàn)象,無論是老北京人還是新北京人無不以此而驕傲。可以說,如果沒有京味文化,那么所有的地標都將變得空洞蒼白,城市將不再有生機。
文化需要傳承和發(fā)展,而這個傳承和發(fā)展不是虛的,需要各種具體的載體,報刊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報刊就相當于精神世界的血細胞,是負責運送養(yǎng)料的。而報刊亭就是報刊系統(tǒng)的毛細血管,把血管掐斷了,血液無法流通,最終組織就會壞死。
如果說一個人的臉上長了粉刺,不好看之余,生命是不受影響的,可是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沒有了養(yǎng)分,那么不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命的意義就沒有了。為什么我們開導臉上長了粉刺的中學生的時候,可以大談心靈美,而在管理市容的時候就只顧臉面光鮮?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治療粉刺需要內調外治,如果直接生摳除了留疤沒什么效果。治理城市外貌也一樣。對于影響城市美觀的情況,一定要先了解原因,對癥安排方案,給予綜合治理,而不是簡單粗暴,一拆了之。作為北京市政府的惠民工程的成果之一的報刊亭,當初曾經作為一道亮麗風景引來廣泛贊譽,時代變化之下,如果有不適應城市的地方,也應該先調查研究,再廣泛征求意見,最后妥善治理,并且一定要安排對于廣大消費者的替代性方案。一下拆除,是對廣大市民的權益不尊重。
文化北京,需要全體北京人的努力,在這一個系統(tǒng)工程里,需要的是長遠慎重的決策,和細致周到的工作,文化只有長久才能積累,“只顧眼前”、“各管一段”的短期行為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