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23 16:44:33
來源:荊楚網 作者:周衛軍
近幾年,隨著我省一些市縣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留守兒童活動站也在一些縣鎮鄉村不斷建立,這不僅給留守兒童們提供了共同的聚居地,還讓他們在一起互相陪伴,彌補親情的缺憾。可當成立之初的熱鬧逐漸散去,這些大多駐扎在鄉村的活動站,日漸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由于缺少經費和師資,很多設施無法更新,活動被迫中止,甚至因為沒有人員看管,一些活動站長期關門。對于留守的孩子們來說,在失去一個聚居地的同時,他們渴望關愛和親情陪伴,也成為了奢望。(7月22日《齊魯晚報》)
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關注。關愛留守兒童,對于學校、老師來說,是一種責任與義務;對于社會愛心人士來說,是一種道義與慈善;對于一些政府相關部門來說,更是一種任務與職責,或許還是一種政績?
為了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各地政府都在行動。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制定關愛留守兒童實施方案,設立關愛留守兒童基金,建立當地留守兒童檔案,利用當地的公共設施,如農家書屋、鄉鎮文化活動站、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建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留守兒童開展讀書、文娛聯歡、“親情電話”、“親情視頻”等活動給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愛。
然而,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畢竟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一天兩天的噓寒問暖很容易,一月兩月的堅持或許也并不很難,但是一年兩年呢?乃至五年十年呢?于是,不可避免地,就出現了新聞中出現的一幕:當熱鬧逐漸散去,留守兒童再次進入被人遺忘的角落……
關愛留守兒童為什么總是易于陷入由熱轉冷的模式?究其根源,還是在于絕大多數的人們并沒有一顆真正的能持久的大愛之心。而具體到相關政府部門,更多的甚至還是因為一種政績思維在作怪,關愛留守兒童的所謂機構、方案、檔案、活動等主要還是為了迎合上級檢查、政績宣傳的需要,當檢查、宣傳一過,則立即束之高閣,不再將留守兒童的冷暖放在心頭。
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留守兒童的產生是我國經濟發展、城鄉差別、戶籍制度、教育政策、社會福利等復雜原因造成的,所以,作為政府部門,應當主動承擔起關愛留守兒童的責任。然而,要做好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能只見諸于媒體報端,更不能只把其當做一項政績工程,而應當要切實作為,加大政府投入,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時刻把留守兒童的冷暖愁喜放在心頭,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將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落到實處,促進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