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接北京轉移產業方面,河北的城市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然而,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看來,現在北京和河北之間的發展“鴻溝”相當明顯,其重要原因就是行政分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大。
僅以交通為例,近日中國青年報一則關于“女子家住燕郊北京上班母親連續4年幫排隊等車”的報道給予這一觀點有力的佐證:清晨5點半,跨越北京城區和河北燕郊的814路早班車開始發車。張紅英的手機鬧鐘也響了,54歲的她從床上爬起來,將前一晚泡好的黃豆倒進豆漿機,再把面包塞進烤箱,趁著機器工作的工夫,才去廁所洗了把臉,然后趕緊拎著保溫杯,下樓排隊。每天早上,至少4000人的上班族分別擁擠在混合著肉夾饃和煎餅味道的814路車廂里,去北京城內上班。等車隊伍最長時達到300米,但十幾位老人總能站在隊伍最前端。為了搶占這個有利的上車位置,他們天不亮就出門,可當公交車停在跟前時,這些人卻又側過身子,讓后面的人先上。他們在等自己的兒子、女兒、兒媳婦、女婿。為了讓兒女多睡十幾分鐘,能在上班的路上有個地方坐坐,這些老人提前到公交車站替兒女排隊……
據相關媒體報道,這種每天早上跨省上班的人在燕郊至少有30萬。而燕郊政府網上公布的人口數量是50萬,這意味著每天早上這座小鎮一下空了一多半,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許多父母像張紅英一樣,舉家遷徙到這個陌生的河北小鎮,照顧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但跨省上班、孩子上學、看病等問題隨之而來,構成了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民生焦慮。與此同時,京通快速路被這每日往返的30萬人壓得喘不過氣,早晚高峰的堵車是“家常便飯”。很難相信,如此沉重的交通之下,在燕郊和北京之間,竟還存在一條懸而未決的“斷頭路”——京秦高速路。“斷頭路”不獨存在于燕郊與北京之間。在河北通往京津兩地,“斷頭路”總里程達2300公里。除了京津冀三地之間的“斷頭路”,一個地區之內的“斷頭路”也不鮮見。資料顯示,河北省內各個地方的“斷頭路”更多,加起來長達11200公里。另外,天津沒有直達石家莊的高
鐵,商旅人士往往選擇從天津到北京再轉河北。
此外,京津冀地區的北京、天津和石家莊均出臺了限制外地牌照通行的政策。新舊政策人為地把三地變成了一個個“孤島”!“一個在交通上都無法完全貫通的區域,又如何能夠實現高層次的一體化合作?”網友的追問令人深思!“交通‘腸梗阻’最大‘病因’是三地各有各的訴求,錢由誰出是大問題。”天津市發改委一位官員說,“天津機場已經是首都機場集團的成員機場,即便如此,機場內部資源分配還是割裂。”河北省一位官員說:“八通線地鐵到燕郊也就是十分鐘車程,但就是誰也不愿意去修。‘斷頭路’在河北和北京交界比比皆是!”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張占斌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應該著力構建現代化的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也認為,接通“最后一公里”,三地政府之間做好規劃和協調,不能單單關注高鐵等“高大上”的項目,城際縣際“毛細血管”也應當疏通好。
據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京津冀三地已經開始編寫交通協同發展的規劃,計劃到2020年,初步建成“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體化體系。按規劃,2020年將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網和主要城市3小時公路交通圈。除了交通“瓶頸”,“全國人民上協和”“宇宙中心實驗二小”……戲謔的背后是各地公共服務的巨大差距。數據顯示,北京211重點大學數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全國最佳醫院百名榜中北京獨占約三分之一,而天津和河北則相去甚遠。
面對首都功能分散、人口分流等核心問題,戶籍制度、縮小公共資源巨大落差是一體化繞不過去的坎。5月16日,在河北廊坊永清國際服裝城北京大紅門八大主力市場正式簽約落戶儀式上,一些商戶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搬到永清,我的孩子到哪里上學?這里醫院不如北京,我們看病怎么辦?
誠然,隨著京津冀城市之間人員流動日益頻繁,對于三地之間“居戶分離”的人來說,遇到的另一個現實不便則來自于異地就醫有“?!彪y“報”的藩籬?!叭绻胝嬲龠M人口分流、產業轉移,看病是個大問題。北京的優質醫療資源能不能在周邊人口、產業主要承接地設立分支機構,提高當地醫療水平,同時能不能實現異地就醫醫保即時結算?”工作在北京戶籍在河北的白領孔濤說。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華南城市規劃院院長胡剛說:“公共資源不均衡問題是很多人的后顧之憂,不把這個落差解決好,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疏散很難?!币嬲谩敖洕Α碧娲俺鞘袎K”,在環境,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共享。”經濟學家馬光遠強調,所謂的一體化就是要拉平,京津冀如果要拉平,就需要把河北拉上去,“所以河北的發展我認為是京津冀是不是真正能夠實現一體化的關鍵”。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認為,北京周邊地區在承接北京產業轉移上,表現出了很大的熱情,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你的生態環境承載力怎么樣,基礎設施配套怎么樣,交通、教育、醫療、人才儲備行不行。在承接的過程當中能不能把產業轉移和升級結合在一起,可能這樣更有利于河北的發展。對于北京來說,則應該大膽轉移更多優質資源。”
也有人提出,北京會把優質資源分散出去嗎?對此,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京津冀規劃咨詢專家周立群認為,現在情況不同了,三地在自身的發展中,都遇到了一個省市空間范圍內破解不了的問題:北京的發展已經受到了資源生態環境以及自身發展空間的極大局限,因此,它的很多功能要往外釋放、疏解、很多產業要調整或轉移,這成為破解它自身難題的一個突破口。天津,在經過近幾年的強勁發展后,也出現了資源不足、缺乏后勁的問題,尤其是優質資源和高端資源的不足。至于河北,一直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它面臨的主要問題除自身定位不清晰外,還受到京津兩大城市的磁吸,優質資源都被吸走了。近10年里,河北的發展戰略不斷調整,從借助京津兩個城市資源來發展,轉換為在沿海地區進行突破,也就是曹妃甸和黃驊的突破,但遇到的問題很多,許多預期沒有實現。目前河北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壓力很大,尤其是重化工業的調整,單靠其自身實力難以自救??梢哉f,目前京津冀都有利用外部資源來為自己注入新動力進而支撐自身發展的強烈需求,三省市都認識到,不能再走傳統“競爭大于合作”的老路,只有合作協同、借勢借力發展、共建共享,才能破解各自的難題。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魏一鳴也直言,在一體化過程中,除了交通體系銜接不夠、區域產業結構趨同、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域文化差異、人口眾多等“瓶頸”,長期以來,“各自為政”的體制問題是最大的問題。他指出,從當前的發展形勢看,各地已經不能只注重自己的GDP了。在他看來,此次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要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意味著京津冀三省市已經逐步成為“政策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