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向外轉移的產業中,一些優秀資源比如教育、醫療、科技等受到河北方面的熱烈歡迎,但對于一些高污染和落后產能,河北廊坊、保定的兩位市長曾先后表態: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產業,廊坊和保定也不能要。這一表態主要來自北京第一批外遷企業名單中,207家企業主要涉及化工、家具制造、建材、服裝紡織、鑄造等門類,并且大多為“三高一低”企業(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目前尚未有成功對接案例。這207家企業的境遇,代表了這些產業的集體尷尬。
“第一批外遷的公司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這樣的企業到哪里都是負擔,所以目前天津、河北承接的熱情不高。”承德市雙灤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北京企業外遷是市場行為,政府部門在中間的作用是引導疏散。至于如何對接,地方政府有選擇權。”
記者還了解到,為推動三地一體化,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有一大批工業企業搬遷調整,但由于條件不具備、調整思路不正確,把企業總部和生產制造環節全部遷出北京,結果是很多高端人才在企業搬遷過程中另行擇業,很多企業嚴重“失血”,一蹶不振,最終消亡。此前的教訓或許也是許多企業仍在觀望的原因。不過,4月16日,凌云醫藥整體搬遷至河北武安的消息打破了企業外遷的沉寂。據悉,作為第一個從北京整體搬遷到河北的央企制造業項目,建成后將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實現廢氣、廢水、廢渣零排放。與在北京相比,可減少40萬噸二氧化碳、9000噸二氧化硫和1萬噸煙塵排放量,有利于改善首都及京津冀周邊大氣環境。為留住職工,北京凌云公司出臺了工資翻倍、輪休等鼓勵原廠職工隨項目搬遷的政策,一百多名北京戶籍職工將跟著項目搬遷到河北。
5月8日,大紅門所在地的豐臺區商務委與保定白溝新城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促進大紅門地區的批發、倉儲等功能向白溝新城轉移。5月16日,河北廊坊永清國際服裝城迎來了北京大紅門八大主力市場正式簽約落戶。據報道,8家市場共有商鋪9000多個,從業人員35000人,日常經營規模占大紅門地區商業市場份額50%以上。
“企業外遷實際上不應叫外遷應該叫轉移,北京產業轉移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已經到了必須做的時間節點。”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總監陳智國表示,從企業的意愿來看,基于成本的選擇,傳統產業、中關村的科技型企業,環保類產業為尋求更低成本需求,有轉移的意愿,而特色資源產業,如新能源企業更愿意接近原料產地,基于企業主動布局的因素,也會考慮遷移。
浙江溫嶺商會副會長徐日兵表示,與北京大紅門相比,遷往白溝的商戶們5年之內不用交商鋪租金,其它生活教育等成本也會大大降低,服裝批發價格將有望下探,會留給零售更大利潤空間,而這種優勢將會吸引更多的零售商。
事實上,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早已布局河北。比如,河北的上市公司中不乏布局京津冀的企業,其中以榮盛發展、華夏幸福等房企最為典型。榮盛發展作為河北本地的開發商,在河北省的土地儲備約為500萬平方米,在廊坊、香河、石家莊和唐山等地都有所布局。而華夏幸福的產業園區模式則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京津冀進行的,以產業承接作為其項目主體。早在2010年進入河北永清投資開發國瑞生態城的北京國瑞興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章筍認為,永清地處京畿重地、環渤海經濟圈腹地、大北京戰略經濟圈的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十分看好這里的發展。他表示,整個生態城預計總投資200億元,規劃建設運動、休閑、旅游、度假、觀光農業設施。
據統計和資料顯示,京津冀三地在10年前就已經形成自己的產業分布特征。河北省基本是以鋼鐵產業、煤炭產業、電力產業、輕工產業為主,即第二產業為主導;北京作為人力資本中心、政治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使得人才大量集聚在此,主要做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圍繞它的教育、文化、科技這些核心資源來發展壯大產業;而背靠天津港,天津有非常好的工商業基礎、制造業基礎,雖然趕不上北京的高端服務業,但天津的先進制造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和轉化的加工環節具有優勢。
各項資料顯示,對于目前的北京,各種資源趨近飽和,為了更加優化經濟結構,則需要退出一部分行業,留出這部分空間繼續升級產業結構;對河北來說,接納一些行業的同時也是在升級,這會形成技術梯度。
“在北京,一些物流、批發產業,特別是一些區域性的物流、批發產業,需要逐步退出。因為北京地價高,人力成本也很高,交通本來就很擁擠,這種行業在北京是沒有比較優勢的。但河北來說,還需要大力發展物流、批發。如果把這個產業放到河北去,則能夠改變河北原有的經濟結構。當原來的鋼鐵、建材、石化、水泥等重化學工業,產能需要被抑制的時候,河北經濟需要新的增長點,一些區域性的服務業和原有的重工業相比,是更好的產業。”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說。
顯而易見,不論是北京分散資源,還是天津、河北承接首都資源,不論是企業家,還是各級政府都存在有“挑肥揀瘦”的心態,都在博弈。但擺在大家面前的事實是:北京分散各方面資源已成定局,這就意味著,分散的資源不能僅僅局限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一些優質資源也會被轉移,其涉及面將很廣泛。對那些即將被轉移的企業、機構而言,應如何面對?是被動轉移?還是主動應對?顯然應是后者!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做到未雨綢繆:企業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解決轉移早期的困難,如子女上學、交通、醫療等?如何爭取更好的轉移扶持政策?如何用好產業轉移政策,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如何適應市場環境、開拓市場?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企業家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請問老板,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