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訊(記者文靜)記者昨天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去年一年,北京市充分利用湖泊、坑塘、洼地等建設了1200處雨洪利用工程,累計增加可利用水資源量6500萬立方米,相當于32.5個昆明湖。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汛期利用坑塘雨洪對附近河道進行調蓄,溝通了河流水系,減輕下游河道排洪壓力;非汛期對河流進行補給,滿足河道生態蓄水,實現水資源的優化調度。雨洪利用工程還保護涵養了地下水資源,減少徑流排泄,回補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實現了資源轉化。
在建設中,雨洪利用工程注重同步治理附近村內污水、垃圾、廁所、溝道,消除污染源,使得原來的廢棄坑塘變成了現在的景觀水面,改善了生態環境,減少疾病傳播,建設親水平臺、觀景涼亭,為老百姓提供了良好的休閑場所,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現場壩河千畝湖工程年蓄雨洪17.5萬噸
記者昨天在壩河千畝湖雨洪利用工程現場看到,湖水波光粼粼,顯得很清澈,十幾個人正散坐在岸邊,或甩竿湖中,或靜觀魚漂。岸邊青草茵茵,樹木成行,一些老人和小孩正在其間散步游玩。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建成之前,這里是一片廢棄的荒地。而如今,除了成為周邊市民喜愛的休憩場所,這里還是北京東部地區一個蓄滯河水的重要濕地。
壩河千畝湖雨洪利用工程是朝陽區2013年綠隔地區雨洪利用工程之一,通過在壩河、亮馬河兩條河道在東壩地區形成的匯流區新建的9.56萬平方米蓄滯洪濕地,既削減壩河、亮馬河洪峰,緩解下游排水壓力,又實現蓄洪與水資源利用,同時通過人工濕地深度凈化酒仙橋污水處理廠退水,提高壩河水質。
壩河千畝湖雨洪利用工程包括常蓄水區和雨洪蓄滯區。常蓄水區設計為日常排水通道,設計水深0.8~1.5米,日常水源為酒仙橋污水處理廠退水,蓄水區設計面積4.45萬平方米,河底及濱水區域種植水生植物;雨洪蓄滯區設計面積9.56萬平方米,設計20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蓄水分洪,日常降雨條件下蓄水至常蓄水區岸頂。
該工程今年完工,預計每年收集利用雨洪17.5萬立方米;削減亮馬河20年一遇洪峰流量16.7%;增加雨洪蓄滯能力20萬立方米;年深度凈化污水處理廠退水550萬立方米。
再生水
環衛用再生水日增7萬噸
用于綠化灌溉、道路噴灑、施工壓塵、洗車等
京華時報訊(記者文靜)再生水已經廣泛應用于綠化灌溉、道路噴灑、施工壓塵、洗車等市政雜用。近日,記者從市水務部門了解到,今年環衛用再生水用量將大增,供水能力可達到9.6萬立方米/日,其中7萬方為新增。
>>再生水
每噸1元還沒異味
日前,在方莊再生水廠門口,幾臺中水智能加水機一字排開。來自豐臺區東鐵營環衛所的環衛工人熟練地將灑水車停在路邊,先是將水帶的一邊與水車相連,另一端伸入加水機旁的中水取水井,之后打開水車的進水閥門,將加水卡插進加水機槽口,就見原來干癟的水帶漸漸鼓起,灑水車后方的玻璃豎管中的液面在緩緩升起。30分鐘后,滿滿20噸再生水已經進入了環衛車,這一輛車可以讓他駕駛4小時,灑水40公里左右的路面。“這個再生水一點兒沒味兒,價格也便宜,1噸水才1元錢。”環衛工人表示。
>>使用率
市政用水僅占4%
排水集團表示,本市已安裝再生水加水機達42處,主要分布于各水廠流域,朝陽北路、靛廠路、北五環、北辰西路等主要市政道路上。像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第四清潔車輛場等80家單位都在使用再生水智能加水機。去年加水機取水量達到70萬立方米,主要用于綠化、沖洗道路、施工降塵、管線沖洗、車輛沖洗等取水作業。其中環衛用再生水量為40萬立方米。但與工業、水環境等方面利用再生水的用量相比,專門用于環衛道路保潔等市政用水的水量僅占到總量的4%。有專家分析,市政雜用領域使用中水的覆蓋面并不太廣,這與再生水管線鋪設不足、接水設備不多有一定的關系。
>>加水站
今年預計增25處
排水集團表示,隨著再生水管線建設范圍的擴大,未來幾年,集團還將陸續建設加水站,今年預計新增25處,并計劃在水廠周邊建設3座集中取水點。市水務局也指出,目前正在組織有關部門加快再生水供水站點的規劃布局和建設,提高再生水供水設施能力,完成今年環衛用再生水供水能力達到9.6萬立方米/日的任務。“包括在中心城區計劃新建的再生水管線供水點將增加到35處,同時建設吳家村、清河、酒仙橋等再生水廠集中供水站點等措施,預計可以新增7萬立方米/日再生水供水能力。”這意味著今年環衛用再生水的水量將激增。到2015年,城市主干道基本實現每日再生水沖洗;到2017年,再生水沖洗范圍擴展至中心城區和遠郊區縣建成區的次干路及以上道路,正常作業條件下再生水沖洗使用量力爭每日達到30萬立方米。
9大熱電廠全用再生水降溫
生產1度電需1.25公斤水用再生水年節水2億噸
京華時報訊(記者文靜)面對本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本市9大電廠用水已經全面實現了再生水對地表水的置換。原來一年2億立方地表水的用量如今已經變成1.5億立方再生水。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草橋附近的西南熱電中心。作為本市四大燃氣熱電中心之一,該中心的外觀由深淺不一的灰色構成,頗具現代主義風格。而來到機力通風冷卻塔外,聽不到任何的機器轟鳴。工作人員打開一扇隱蔽的小門,只見水汽混合物從上方噴下,近地面的風機吹出向上的氣流,相遇后水汽徹底降溫冷卻變成水。風吹水落,頗感涼爽。“如果站在下風口,你就能感受到水的熱度了。實際上,上方噴出的水汽是發電時所產生的廢熱與再生水混合冷卻之后的產物,再經過與空氣的對流冷卻,就可再循環用于發電產熱了。”西南熱電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解釋道。
據介紹,西南熱電中心從2012年10月開始使用由盧溝橋再生水廠升級改造完成后的高品質再生水,主要用于塔池補水、生產水池補水及生產生活綠化用水,日用水量可達到3萬立方米。其中96%都是用來冷卻發電和發熱過程中產生的廢熱,3%是用來生產發電補給水,還有1%是用在園區內的草坪澆灌、衛生沖廁、馬路保潔等方面。粗略計算,生產1度電需要1.25公斤的水,北京水資源這么緊缺,不可能使用自來水或者河湖水系里的水,再生水是最好的選擇。
目前北京市區9大熱電廠均采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成為熱電廠的冷卻“介質”,全面實現了再生水對地表水的置換。原來一年2億立方地表水的用量如今已經變成1.5億立方再生水。再生水在保障城市正常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工業用戶有石景山熱電廠、高井熱電廠、鄭常莊熱電廠、太陽宮熱電廠、草橋熱電廠、華能熱電廠、高安屯垃圾焚燒廠及高碑店湖等共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