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我們在5 個示范村均建立了社工站,成立村民互助會34 個,選舉樂和代表240 名,發展樂和志愿者310 名,召開樂和代表會、樂和聯席會160 余次;組織開展樂和宣講會、國學講座、文藝晚會、夏令營等活動47 場,組織村民醫療知識、生態農業、手工技能等培訓共50 場,共修了17 口“樂和”塘,21 公里生態路。近一年時間,工作隊伍逐漸成熟,工作機制逐步建立,工作成效初步顯現。
1、建設型社工的注入帶動了鄉村骨干。北京地球村在我縣招募了13 名本地大學生,建立了一支農村專業社工隊伍,并吸收了17 名本土志愿者,進駐5 個示范村。社工們通過入戶調研、建立檔案、開展活動、動員宣講等活動帶動鄉村骨干,推動村民參與鄉村基層組織的修復和建設。截至目前,社工較為出色地承擔了職責,發揮了帶動村民的“蝴蝶效應”,為鄉村帶來新的活力。例如,他們效仿劉備顧山野,請老支書“出山”。彭景輝是雙沖村的老支書,離開村支記崗位后,很少過問村級事務。不過,他雖身在山野卻對村級建設很有見地。社工們經多次拜訪后,認為彭老支書是雙沖村最佳的“樂和代表”。于是,決定勸老支書出山為“樂和鄉村”建設出謀劃策、貢獻余熱。經過社工再三動員,老支書答應了終于出山。現在,彭景輝已經成為我縣“樂和鄉村”建設的鄉村骨干。
2、“一站兩會”的構建修復了鄉村社會組織。我們通過建立社工站、樂和互助會和聯席會,將原本分散、無序的村民組織成一個團結、有序的集體,村組的各類公共事務有了進行討論、協商、分工、合作的組織和方式,不僅為社會補了缺,更給基層政府減了負。更為重要的是,“一站兩會”平臺的建立與運行增強了村民們的歸屬感與責任感,激發了他們的集體意識與公共意識,激勵了他們主動走出來共同商量村組事務,實現了公共事務眾人管。例如,2013 年11 月,金坑橋寒婆屋組互助會組織村民簽署了“寒婆屋組水庫堤至黃絲沖路段生態路建設同意書”,達成以下決議:沿線路基路面由沿線受益戶維修、沿線雜草由受益戶處理;荒山、荒田、砍樹、菜沒補,田可調;生路投工自理,后期包括衛生打掃、維護打包,路段責任劃分到人;沿線不種菜。2014 年1 月,在金鼎山村龍顧組互助會成立現場會上,村民就一致決議要團結起來,保護好組上的環境衛生、綠化公共區域、豐富文娛生活。互助會一成立,就選出會長,樂和代表分派好聯系農戶,簽署了“樂和代表”承諾書,承諾定期組織村民進行公共勞動,并在當月內就把組織村民把公共區域垃圾清除,道路兩旁雜草集中清理,泥土砂石打掃干凈,整個龍顧組煥然一新。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將公共區域衛生分配到戶。
3、“三事分流”的實行喚醒了村民責任。“三事分流”是進行社會治理的核心。在5 個試點村,我們正逐步將所有的鄉村事務進行梳理分類,屬于政府管的“大事”由村支兩委與鄉鎮負責,屬于村社公共事務的“小事”由互助會負責,屬于個人的“私事”由各家各戶自己負責。通過“三事分流”,減輕了村支兩委的工作負擔,增強了村民自行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和諧了鄉村內部的社會關系。例如,2013 年10 月,雙沖村木魚神組公共設施建設過程中,選擇了外地價廉質優的砂石,這一做法引起了本地砂石供應商的不滿,他們糾集地方黑惡勢力公然阻工,互助會直接發動全組村民出面協調斗爭,在沒有村支兩委出面參與的情況下,問題得以迅速解決。2013 年11 月,雙沖村壩上屋組在修復河道時,需要砍除河道兩旁的樹木,一村民實施阻攔并要價一萬元,村民組長與其多次協調未果,河道修復工程面臨中斷。互助會樂和代表發動村民一起做工作,最后那戶村民愿意無償砍掉自家的樹,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4、投入機制改革的探索激活了公共意識。通過探索投入機制改革,將村級涉農公共項目由自上而下的籌建過程變為自下而上的申報過程,讓互助會參與到的申報、實施、評估、后續監督等各個環節,并逐步將投標、雇工完成項目的模式轉變為村民根據自己的需要自行設計、修建和維護。由此,節約了項目的經費支出,提高了項目的修建效率,實現了和諧項目眾人建。例如,2013 年12 月,開慧鎮葛家山村羅家組召開樂和聯席會,決定按照每公里5 萬元的標準交給羅家組互助會修一條組級生態路,全過程由互助會與村民小組商量辦,村支兩委負責驗收。通過互助會的組織發動、“斤斤計較”、“吹毛求疵”,村民投工投勞,主動監督,不僅保證了生態路的質量,而且在投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只有兩公里指標的生態路硬是被羅家組修成了四公里的生態路。
5、通過人文關懷復蘇了鄉村文化。通過引進“親子共讀”道德講堂、學習傳統禮儀、念誦漢文化經典、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等方式,來重新恢復鄉村“守望相助,親如家人”的人際往來,以此來推動鄉村文化的復蘇,逐步實現了鄉村文化眾人興。目前,在“樂和鄉村”試點村,鄉村文化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短短幾個月,互助會組織成立群眾文藝團隊5 個,組織村民開展文化活動20 余次,村民自編了小品、小戲等文藝節目21 個。2013 年6 月“雙搶”時節,金坑橋村棉花坡組黃新偉夫婦遭遇車禍,重傷入院,家中無其他勞動力,棉花坡組剛成立互助會,樂和代表就主動組織村民,無償幫助黃新偉家完成“雙搶”,在抗旱救災中,優先保障他家的田地灌溉用水。雙沖村3 個互助會在2013 年大旱中,組織村民科學合理調配資源,實現3 個村民小組無一禾苗旱死的抗旱救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