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報道,主城核心區干道停車費漲至20元/小時,停滿24小時將要交244元,一天停車費比一次違停罰款還要高!江蘇南京近期大幅調高城區停車費收費標準,讓不少市民驚呼停不起。汽車圍城的困境中,停車費的上調引發了人們對交通資源分配、政府管理手段的爭議。
開車,不是堵在路上,就是在兜圈找車位,這是很多汽車族的感慨。如何破解汽車時代帶來日益“添堵”的城市擁堵癥?早有很多有識之士建議,當務之急是對城市道路的“堵點”進行認真調研,并出實招進行改造,如修建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人行設施、拓寬道路等;要不斷改善城市規劃建設、加大投入發展便捷暢達的公共交通系統,方便公眾出行,同時要大力裁減公車,嚴厲限制公車私用等等。
不過,在民眾的感受中,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原先腦子里念念不忘的“收費依賴癥”,現在,看來已經“飛躍”到“漲價依賴癥”了。收費,漲價,是很多城市管理者熱衷的治堵“神招”,今天準備擴大差別化停車收費區域范圍,明天則是醞釀要征收個擁堵費什么的,整個一政府“收費員”的角色。然而實踐證明,不斷加大停車收費力度,并不是治堵的良方。
南京近期大幅調高城區停車費收費標準,可是,南京還不是停車收費之最。去年年底,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在其門戶網站發布《深圳市路邊臨時停車收費管理方案》,按照新方案,路邊臨停一天最高收費高達285元。
各地的停車費一直是一筆不清不楚的賬。城市很多停車泊位其實屬于公共資源,而大量的停車位是政府授權的路邊占道停車,所以,車主繳納的停車費用,除去相應的管理成本,理應上繳給地方財政,用于城市的交通建設,緩解擁堵。現在的問題是,這筆賬本來就不明不白,現在你說漲就漲,何以令人信服?
“不要總想著收費,要多在管理上下功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等認為,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困擾,需要從停車難等“堵點”入手,變罰限為疏導,充分挖掘社會潛力,共同破解這一難題。但是,在從“收費依賴癥”到“漲價依賴癥”的沖動下,如此“治堵”治標不治本,民眾心里更加添堵。
最近有報道說,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政府將機關事業單位的停車場、衛生間以及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設施向群眾開放,其中停車場每天24小時免費開放,很受群眾贊揚。這何嘗不是在城市綜合管理上下功夫的一種服務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