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播出《兒童福利的“最后一公里”!》,以下是節目實錄: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撥的《新聞1+1》。
馬上又要到六一兒童節了,對于生活在中國最邊緣,最偏僻,最貧困的地區的兒童來說,他們最基本的權益誰來保障?他們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社會服務誰又來提供?那么,現在在中國有120多個這樣的村子,他們每個村子里面都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叔叔或者阿姨,他們并不是只在六一兒童這一天給孩子們提供服務,而是每一天都在給孩子解決困難、提供服務、謀取福利。他們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叫做“兒童福利主任”。
這個“主任”聽起來是一個挺大的官,但是他能做些什么呢?我們來舉個例子,先看一張圖片,這個地方是四川涼山州的昭覺縣的一個小村子。你看,這個村子的孩子正在打籃球,但是這個籃球架子就是由兒童福利主任,臨時自制的這樣一個簡易籃球架,搭這個籃球架子是兒童福利主任所要做的最簡單的一件事情,當然他不僅僅要做這些,他還做什么?
我們再來看,你看,有給孩子聯系學校、上戶口、醫療幫助、物質支援,還有心理疏導等等,兒童福利主任要做這些事情,他們做的這些事情,究竟能給當地的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幫助,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群體。
解說:
正在教孩子做飯的是云南隴川縣景罕村的板曉蓮,從2010年開始,她成為成為的本村一名兒童福利主任,任務就是幫助自己周圍20個村小組的1300多名孩子,解決生活上的各種難題,而相距不遠的曼軟村,16個村小組的1000多名的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兒童福利主任,他就是羅洪統。
隴川縣曼軟村兒童福利主任 羅洪統:
因為有了這個兒童福利示范項目,我們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
解說:
隴川,詞義是為太陽照耀的地方,但由于當地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落后,教育衛生發展緩慢,這樣的環境對當地兒童的成長帶來了極大影響。
隴川縣曼軟村兒童 張名耀:
原來房子是用竹子做的,草(搭的)有兩個房間。
隴川縣景罕村兒童 寸相柳:
弟弟2歲都是我把他養大的,那時我弟弟還沒有上學,他就那個,我也不知道怎么樣(讓不上學)。
解說:
羅洪統和板曉蓮就是為孩子們解決這些問題的人,他們倆個都是當地人。2010年報名參加了村兒童福利主任的考試,考試合格后還需要簡單培訓才能成為當地的福利主任。此后,他們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培訓。
羅洪統:
作為一個福利主任,你最起碼掌握你們村兒童的大概情況是吧,我們每個月還要上報這個月的一些材料。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可以反映的地方,然后可以給我們反映,我們是一個橋梁。
解說:
羅洪統所在的村子一共有1048人,處于貧困的兒童占40%以上,而因為地處緬甸邊界,一些村民吸食毒品,村里還有艾滋病遺孤43人。盡管政府出臺了很多保障兒童基本權益的政策,但這里面孩子包括他們的家人往往都不知道有這樣的政策,即便知道也沒有人了解該通過什么的渠道去獲得,甚至很多孩子到了上學年紀,都因為不知道該怎么上戶口,而無法正常入學。
隴川縣景罕村兒童福利主任 板曉蓮:
通過我們入戶家訪,一家一家去看這些孩子的生活情況,才發生有很多的孩子需要我們去幫助,需要我們去關心。他們是有殘疾兒童,還有貧困兒童,還有受艾滋病影響的,還有受艾滋病感染的,還有那些孤兒,艾滋遺孤、留守兒童等等。
解說:
到目前為止,在隴川縣共有10個村委會設立了兒童福利主任,每個人都管理著10幾個村組的上千名孩子,從上戶口到上學,從申請免費疫苗到申請低保,從改善生活環境到關愛孩子內心,兒童福利主任事無巨細,為孩子服務。而他們每一個人最終任務就是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國家提供給他們的,應該享受到的福利權益。
羅洪統:
兒童福利這一塊(工資)一個月800塊。
記者:
夠嗎?
羅洪統:
不夠,怎么會夠呢,像我們的話肯定有家庭,如果你真的覺得這項事業真的有意義,這個你喜歡的話,你就覺得不累,要不然你為了工作而工作的話,這個項目,這個事情做下來,真的挺累的。
主持人:
對于那些生活在偏遠貧窮地區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條件是比較惡劣的。而兒童福利主任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為這些孩子為他們說話,而且為他們謀利。
我們不妨看一組數字,截止到去年年底的時候,兒童福利主任已經為19000名孤兒、貧困兒童,還有病殘兒童等等,申請到了生活補助或者康復器材。而且他們堅持每個月都對所處困境的兒童進行定期的家訪,每周要組織兩次兒童之家的活動。
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提到了他們都做什么,我們不妨仔細地說一下。首先是物質幫助,他們提供的物質幫助,包括提供一些生活必需用品,還有低保的申請。
再有非常重要,是一個政策的幫助,所謂政策幫助,也就是幫助這些孩子要上戶口,還有入學,免疫接種,醫療服務等等,最基本的權益的享受。
還有不可忽視的,就是心理層面的扶助,有些孩子的父母是到外面去打工,他們是處于留守兒童,這個時候怎么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就變得非常的重要。
另外,也是不可忽視的,是普及家庭教育的常識,這對于貧困地區的家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村兒童福利主任的模式是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的民政部,還有聯合國兒童福利基金,一起來探討的一種模式。當時針對的僅僅是受到艾滋病影響的這些孩子,他們的生存困境怎么去解決,現在已經擴散到了包括孤兒在內的所有處在困境的兒童。
接下來我們就要聯線一位這個項目的參與者,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兒童福利研究中心的高玉榮主任,高主任,您好。首先有一個問題,你看這些孩子生活在這些村子里面,村子里面村支書,有村主任,他們的問題為什么在這個層面沒有解決,不能得到解決,而必須要有一個兒童福利主任來幫他們真正地去解決這個問題?
北師大公益研究院兒童福利研究中心 高玉榮:
主持人你好。您說得非常對,因為我們城市的居委會,還有農民的村委會有很多干部,但是沒有直接負責兒童的干部,所以我們首先就解決了兒童身邊有人服務的問題,而這個服務又是一個非常貼切的服務工作,為兒童提供非常細致,仔細的這種服務的工作,是兒童最需要的。
主持人:
就是針對兒童解決兒童需要的問題,就需要有一個專業性人士來解決。我們注意到,這次選的120多個村莊,他們是試點,來自5個省區,有新疆、云南,這就屬于邊疆地區。另外還有內陸地區,河南、四川、山西,為什么這樣進行選擇?
高玉榮:
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首先考慮的是5個省,12個縣,在120個村里頭,那么這120個村首先考慮的是各類需求兒童都有,這120個村里的兒童,他們有孤兒,有受艾滋病影響的孩子,還有很多困境兒童,服刑人員子弟,打工人員的子弟,還有跟爸爸媽媽走的,還有一些好像是流浪到這個村里的,這種兒童是非常多的,所以需要幫助的兒童是最多的,而且也是最能出來示范效果的。
主持人:
好的,高主任,我們稍微有更多的問題給您。剛才我們說了,兒童福利主任聽起來是一個比較大的一個主任,但他實際上到底能夠解決多少問題?我們繼續往下看。
解說:
燒火做飯,幫媽媽喂雞,張名耀還是一個13歲的孩子,他是云南隴川縣二小的一名六年級學生,然而,如今的生活是他們一家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張名耀:
這個是以前的家里,這個是媽媽,這個是姐姐。
羅洪統:
當時的住房特別困難,這是他父親在時建下的一個小茅屋,下雨的話,(屋頂)草爛了就找油布鋪起來,他家里面的廚房不像現在,現在看著還有點豐富。
解說:
八年前,父親的去世,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只剩下張名耀姐姐和媽媽相依為命,張名耀的媽媽是緬甸人,因而無法享受國家的扶持政策,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媽媽幫人打短工維持。七歲的張名耀眼看著就要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上不了戶口,而面臨失學,幸運的是羅洪統作為兒童福利主任來到了隴川縣,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羅洪統:
我們就是一個橋梁,我們可以去跟民政、婦聯,盡最快的速度去反映這個情況,然后就馬上得到落實。
解說:
除了上戶口,羅洪統還幫姐弟倆申請了每年6000元錢撫養補助金,他還多方籌措為張明耀蓋起了現在的新房,磚瓦房對于張名耀一家來說,從來不敢想象。
張名耀:
這個是客廳,那是家堂。我姐有時候回來她就睡這里。我長大了想當剪頭發的人,因為他們剪得頭發,我想把人們的頭發剪得好看。
解說:
張名耀的生活在逐漸改變,而這樣的嘗試是源于四年前,民政部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在云南調研時的一個深夜長談。
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 王振耀:
一拍即合,大家就很激動,就說需要變了,中國的兒童福利政策得做大調整,所以有這樣的一機會,正好產生出來這樣一套想法。
解說:
從2010年開始,民政部和聯合國兒童福利基金會合作,再加上六所高校的參與,開始在全國5個省,120個村進行試點,推廣兒童福利主任這樣的創新模式,目的就是為了保障弱勢兒童的權益。
王振耀:
這個是光靠行政不行的,因為發現兒童不僅僅是個吃飯的問題,沒有專人,專業化的照料不行,就發現這個問題了,它實際是需要一定有一個專業化的服務體系才行。
解說:
近四年的時間幫助的對象,從最開始只針對于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到目前已經拓展包括孤兒在內的所有困境兒童,覆蓋的范圍主要在最貧困、最偏遠和最邊緣的地區。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促進司副司長 徐建中:
特別是下一步,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有一個很好的幫助。
主持人:
我們看到一方面是國家有政策,另一方面是貧困地區的兒童有需求,這個時候怎么能夠讓政策和需求連接起來,這個最后一公里的路就非常重要。從片子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像羅洪統這樣的兒童福利主任,是多么的重要。
接下來問題又來了,兒童福利主任非常重要,但它目前是一個暫時性的一個位置,怎么能讓它變成長久?接下來我們繼續聯線高主任。高主任,我們了解到,像兒童福利主任,他位置非常重要,他解決的是非常實際的問題,但是他是來自民間,而且他的工資收入一個月800塊錢也是來自民間,怎么能夠讓暫時的這種存在變成一種永久的存在?
高玉榮:
因為咱們在建設這個的過程中間,永久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這個項目的試點的過程中間,通過我們的資金測算,每個小孩每天每個月,每個月只需要5塊錢,全年只需要60塊錢,就可以完成兒童之家的建設,兒童的活動,專家的支持,兒童培訓,專家培訓,福利主任的培訓,所以這個是投資最少,收效最大的一個項目。
主持人:
我打斷您一下,現在這個兒童福利主任這筆錢是國家在出,還是民間在出?
高玉榮:
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支持。
主持人:
也就是并沒有進入到我們國家政府的財政體系里面去出?
高玉榮:
對。
主持人:
好,第二個問題,您看,這個項目已經試點四年了,在四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想象他們會遇到多少問題,比如說剛才說到的工資,他們一個月的收入真的是不高,甚至是可以用微薄這兩個字來形容。但是能夠支撐他們下來的,肯定是他們對這個工作的熱愛,但是問題是,就是有了一腔熱情,然后他們在給兒童,替他們去維權,包括他們去落實福利的過程中,一定會和某些政府部門打交道,這個時候由于他們是來自民間的人士,可能政府部門相關的人就會問他,你是誰啊,我為什么要為你辦事,可能就這種碰壁在現實問題中怎么解決?
高玉榮:
我們在項目的執行的過程中間,首先在縣里頭成立了以縣長為主導的縣領導小組,這個領導小組里頭,有衛生部門、教育,包括我們各種各樣的,行政部門、婦聯都有,所以在它碰到什么問題的時候,我們中間就有一些環節。我們兒童福利主任上邊有鄉里的領導,鄉里的領導再替我們幫助去找到上邊相關的領導,比如說它缺醫,那么我們就去衛生局,那么缺教育,我們可能去到教育。
主持人:
也就是說遇到的所有的問題都會有一些相關的政府部門的人士來幫他解決?
高玉榮:
對。
記者:
好,非常跟感謝。接下來我們繼續會有問題給你。
其實我們最關注的是兒童福利主任,他解決的是兒童遇到的一些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兒童福利體系怎么能夠建立起來?繼續往下看。
解說:
從2010年推行兒童福利主任示范區項目開始,在試點的5個省,120個村,這些貧困村落里兒童的變化顯而易見。沒有戶籍的兒童比例從5%降到2%,學齡失學的兒童從5.3%下降到1.8,有超過3200多名孤兒獲得了養育津貼,超過了10000名兒童參加了新農合。覆蓋了最貧困最偏遠和最邊緣兒童的村級兒童福利主任模式,被稱為是實現了兒童福利體系的最后一公里的落實,同時也被認為是基層兒童福利服務的一種經驗。
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 安東尼·雷克:
政府的的確確有很大的決心,去覆蓋那些難以覆蓋的兒童,和難以覆蓋的地區,雖然(項目)規模不大,但是一旦他們獲得成功,他們是有向全國推廣的潛力。
解說:
在試點的過程中,這樣的一種嘗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2012年,河南洛寧縣開始在試點的基礎上,將項目擴展到全縣388個村,并新建了針對困境兒童的助養、助困、助醫、助學、助業的分類救助體系,讓全縣5880名困境兒童得到了政府制度化的生活救助。而同樣把工作從試點村普及到整合縣的還有云南瑞麗,但事實上,推廣的同時面臨的困難也不小。
王振耀:
我覺得最大的困境其實是兩個挑戰,一個挑戰是要建立一個專業化的支撐系統,因為這個事它比較專業,需要專業化的培訓,所以就得需要一套知識體來支撐,需要我們這個社會進行深入的地學習。
解說:
而資金的問題也是推行這項制度的另一個挑戰,目前這樣的嘗試主要依賴的還是民間運作的資金,顯然不具備把工作持續性進行的耐力,而每個兒童福利主任每月800元的工資,每年不到10000元的年收入,對于政府財政來說,開銷的壓力應該并不大,但作用卻非同尋常。
王振耀:
整個對兒童的保護制度是越來越強調,保護不能光加強公安警察,需要一系列的技術支撐,兒童福利主任就是這樣一個技術支撐的基礎。如果社區都有做兒童福利的人,就不會有南京兩個孩子餓死的事情發生,他會出來協調,他去找兒童福利院,這個事情就有人管了。現在不行了,現在誰來管?
解說:
在兒童福利示范區試點推行之處,試點時間被設定了六年,而六年后如何把試點變成落點,讓試點變成可持續性的工作,進而徹底改變鄉鎮和村舍,沒有專人從事兒童權益保障工作的現狀,或者是在未來面臨的更加重要的一個方面。
王振耀:
現在的民政部又在46個縣來提倡推廣這個項目,在浙江已經在每個村開始固定設計這樣一個職位了,在更大面積開始推廣了,如果說我們的地方政府越來越多地能夠認識這項制度的重要性,同時中央政府也進行倡導,并且進行一定的投資,我覺得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不難。
主持人:
我們來看幾個數字,現在中國有7000萬農村留守兒童,2000萬兒童生活在貧困線下,1300萬兒童沒有獲得戶籍登記,迫切需要社會的幫助。我們總是說兒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那么兒童福利最后一公里到底能不能走好?兒童的權益到底誰來保障?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責任,一個兒童福利主任的責任,更是一個國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