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勞模落戶北京意義有限
時間:2014-04-26 19:51:35
來源:紅網 作者:普嘉
“孩子終于可以在北京高考了。”昨日,“北漂”13年后,終于落戶北京的李高峰說起前天拿到戶口遷移證的情形依然很興奮。日前,3名農民工落戶北京。北京市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凡是全國勞模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在自愿基礎上均可申請落戶北京。(4月25日《新京報》)
一般來說,外地人想要落戶北京,需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而農民工文化相對較低,僅僅是學歷門檻就將他們擋在外面。現在多了條路徑——當上勞模不再以學歷為限制,而這個勞模榮譽稱號,還必須是最高層次的全國勞模,要求依然十分苛刻。全國勞模落戶北京今年還是第一批,也就是說迄今為止,來自外地的農民工通過勤懇勞動獲得北京戶口,有且只有3人。這3人對北京的貢獻都超過10年,一個在北京從事保安工作20年,一個1996年起就在北京清運垃圾,還有一個13年來清理河道撿垃圾。他們都從事著最臟最累的崗位,現在他們成為新北京人,依然要從事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不愿做的工作。
按照今年3月18日北京市總工會和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安局聯合下發《關于辦理農民工全國勞動模范在京落戶手續有關問題的通知》,凡是在北京市被評為全國勞模、現在仍為農業戶口且有落戶意愿的外省市農民工,均可視作落戶對象。換句話說,不是哪里的勞模都能落戶北京,必須是在北京市被評為全國勞模。一個有貢獻的職工能否評為勞模,有很多條件限制,臺面上的理由是:一是有沒有“名額”;二是能不能得到基層單位的推薦。從近幾年的評選來看,獲得勞模等榮譽的往往是領導高管,或是已有戶口的本地人。很多單位連向上推薦勞模的資格都沒有,有資格的單位憑什么推薦無權無勢的外地農民工去擠占少量的勞模名額呢?于是,勞模成為北京人之路更多是象征意義,未必能每個農民工都能復制。
為勞模落戶并非北京首創,早在1988年安徽省就規定,省級勞模在農村的配偶子女,可轉為非農業戶口,后來不少地方也出臺政策優先解決勞模本人及其家屬子女“農轉非”問題。勞模本來就是行業內出類拔萃者,在很多城市不憑借勞模榮譽也能輕松落戶,但在首都北京落戶就相當艱難。讓人趨之若鶩的便是北京戶口的含金量。有人統計,北京戶口享有的福利達80多項:就業、買房、買車、教育、婚姻、生育、醫療、養老……單就買房和教育兩項,北京戶口就值54萬元,考入北大幾率高40多倍,北京對汽車和住房都限購,有了戶口才能在北京買房,才能獲得搖號購車的資格。
剛剛落戶的全國勞模李高峰覺得這是北京市對他的認可。令他最開心的是,不用再擔心孩子高考的問題了。他本打算辭去北京的工作,回家陪15歲的孩子上學高考。李高峰的北京人身份已經影響并左右他的下一代。英國法學家梅茵曾說:“所有進步的社會運動,都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在契約社會,人們推崇的是競爭,不講身份,人人平等,通過自有訂約去設定自己的權利義務,去謀求自己的發展,去主宰自己的命運和前途。農民工勞模通過非凡努力,獲得北京戶口,贏得身份才能改變命運,這并不算一種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