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通訊員 邵明亮)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三個1億人”目標,將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川渝地區作為地處西部開發重要陣地和國家未來重點培育發展的西南城市群,如何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探索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進而更好更快地帶動和促進西南地區乃至整個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發展,就成了各方關注的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3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綠地集團西南事業部舉辦的“綠地西南十周年發布會暨西南城鎮化發展及展望論壇”在成都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一份名為《西部大開發背景下企業參與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探索——以綠地西南事業部為案例》的調研報告,針對西南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及房地產行業如何參與并助力西南城鎮化發展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西南地區的未來城鎮化指出了明晰的發展方向。
西南地區的城鎮化格局與趨勢
在近幾年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西南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對全國平均水平而言,西南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則偏低。
2012年整個西南地區的城鎮化率為43.33%,低于全國水平(52.57%)9.24個百分點。截止2012年末,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鎮化率分別為43.53%、56.98%、36.41%、39.31%和43.53%。除重慶城鎮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其余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教授指出,西南地區的城鎮化存在幾個突出問題。首先,西南地區目前城鎮化發展水平比較低,剛剛進入加速期。那么選擇一個正確的城鎮化模式,不僅對西南地區城鎮化的發展,也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環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非常有重要的意義。另外,西南地區的資源相對稀缺,產業發展較弱,市場化程度較差,過去政府在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主導責任可能較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倪鵬飛認為傳統的城鎮化是政府主導的城鎮化,新型的城鎮化不是政府主導的城鎮化。準確地說,是政府引導,市場決定,企業運作,社會參與,居民自主的這樣一個城鎮化。
“西南地區的下一階段的發展,或者是未來十年的發展,還沒有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代。它還要延續一個重點發展,也就是說在幾個西南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比如說像南充這樣交通比較便利、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好的城市,他們可能是發展的重點。”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教授指出,總體上來看,西南地區的房地產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一個發展前景,但是要找出重點,同時,應避免過去一些三線城市,還有一些小城鎮也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有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下降,就是所謂的“供應過剩”,所以要防范局部風險。
企業在西南地區未來城鎮化中的角色
未來新型城鎮化道路上,企業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定位呢?
綠地集團執行副總裁、西南事業部董事長孫志文認為,西南地區城鎮化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城鎮化不等于房地產化,但城鎮化離不開房地產。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量的變化,更重要是一個質的飛躍。在新型城鎮化的浪潮中,房地產行業在未來肯定還要扮演重要角色,企業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前瞻性、與時俱進的工作,找到適合自身的一套發展模式。
賈康指出,在新型城鎮化中間,新型城鎮化的企業參與者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在全局上能夠深刻地領會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所有挑戰,有勇氣和能力去應對國際競爭。并且他們能在自己的發展中間處理好這個問題,那就是“取勢”,企業必須是在自己定位中間順應發展的總體背景,必須是在市場中間,盡可能充分的準備參與公平競爭,取這樣一個勢。
而在倪鵬飛看來,未來西南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一定要讓市場主導,企業運作。一方面,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市場的力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城鎮化質量,使城鎮居民可以享受城鎮化的生活;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一定要讓企業參與進來,組織城鎮化的建設,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社會的發展,同時工業化的發展也可以帶動就業,使城鎮居民可以安居樂業。
最后,專家們也提到要讓居民參與到西南地區未來城鎮化的建設中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防止傳統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城鎮化無序擴張等現象。
如果把議題再推廣到全國,就是要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融合政府、企業、居民三方的力量,共同推動城鎮化進程,切實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使政府發揮良好的引導作用,通過市場優化配置資源,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運作,發動群眾提高城鎮化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