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我回到老家——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過年。利用走親訪友、同學聚會等機會,我對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調研。近幾年來,為讓留守兒童生活有人照顧、學習不被耽誤、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共享快樂童年,嶧城區有關部門想了很多招、社會各界出了很多力,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具體可概括為“四有”。
有底數。全區7個鎮(街)對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逐戶進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數、了解情況、掌握訴求,建立留守兒童情況臺賬和工作臺賬,安排專門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根據留守兒童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有關內容,確保不漏登、不錯登、不重登,為增強關愛幫扶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打下基礎。經了解,嶧城區共有留守兒童2560人,占全區未成年人總數的3.8%,其中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人數為551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1.5%。
有陣地。由區婦聯牽頭,采取“婦聯組織引導、城區支援農村、社會各界協助”的方式,在全區中小學校、村莊共建立44處“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活動站”和兩處省級婦女兒童家園,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活動提供場所。同時,有的中小學校還設立“親情聯絡室”,每周定期讓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的父母進行電話交流和視頻對話。有的社區在居委會設立“愛心門鈴”,獨自在家的留守兒童遇到緊急情況可通過遠程呼叫與居委會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及時獲得幫助。
有活動。在學校,開展“學生成長導師制”,組織老師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通過個別輔導、談心、家訪等形式,幫助他們養成樂觀向上的品格,積極融入學校集體生活。定期開展“我是小幫手”活動,教育他們回到家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長輩的“小拐杖”。定期開展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增強留守兒童自我防范和自救互救意識。開展“綠色網絡助飛夢想”家庭護衛行動,讓他們遠離不良網絡信息侵害。在村(居),由婦聯牽頭開展“爭當代理媽媽”活動,動員社會各界選擇家庭貧困留守兒童結對子,給予經濟資助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有合力。在保障留守兒童合法權益方面,各相關部門群策群力、密切協作。除上述教育、婦聯等部門外,其他有關部門也對留守兒童給予關愛。如民政部門及時將符合低保條件的留守兒童家庭納入低保解決基本生活;衛生部門通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政策解決留守兒童大病醫療問題;司法部門開設法制和安全教育課,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法制教育,防止因缺少監護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通過此次調查了解,我感到嶧城區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監護、生活撫養、安全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也給我們做好留守兒童工作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一是必須堅持發揮政府職能和突出家長作用相結合。一方面,政府主導作用不可或缺,完善關愛工作機制、提供經費保障、搭建關愛平臺、凈化社會環境、構建關愛網絡等,都是政府的分內職責,不能推卸。另一方面,家長是孩子成才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狀況、成長軌跡與家庭環境、良好家風息息相關,現實中,家長雖然與孩子不能朝夕相處,但必須創造條件,增加交流溝通機會,在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給予關心,發揮家長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必須堅持物質幫扶和精神撫慰相結合。針對留守兒童大多生活比較困難的現狀,政府、社會各界往往在給予金錢、物質捐助方面投入很大,留守兒童家長也認為只要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忽略了與留守兒童的情感交流、精神撫慰。在走訪我家所在行政村的留守兒童過程中,得知他們最大心愿就是渴望父母回家過年,與父母團聚。因此,關愛留守兒童,物質滿足固然必要,但精神關懷更為重要,更能產生正能量。
三是必須堅持關愛幫扶和道德教育相結合。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來說,關愛幫扶是條件、是外因,道德教育管根本、管長遠。因此,在為留守兒童送溫暖獻愛心、開展關愛幫扶的同時,必須立足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面向留守兒童開展刻苦學習教育、孝敬父母和感恩教育、勤儉節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疏導等,引導他們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學會自立、獨處時能夠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為將來學習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長得更好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