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北地區出現大面積霧霾天氣,令大氣污染治理再次成為關注焦點。其中,控制煤炭消費、大規模實現能源替代是重要一環。
煤炭是常規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品種。近三年來,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從2011年69%到2013年66%,主要是通過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替代煤炭。當然,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經濟増速放緩的結果,能源結構的改善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速度。雖然中國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是目前很難判斷中國煤炭消費峰值何時到來,至少取決于以下幾個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強化環境污染治理的決心。我國目前環境治理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控制煤炭消費以及煤炭替代來實現的,因此治理環境是減少煤炭消費最強動力。然而,現階段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高度相關,而煤炭是主要能源來源,減少煤炭消費將直接影響經濟增長,因此短期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費會受到地方政府消極抵制。如何使全國上下一致,對治理環境有共同理解和決心,是我國煤炭峰值提前到來的根本保障。
第二,清潔能源保持強勁發展速度。我國風電、太陽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非常小。但雖基數小,如果能保持目前兩位數發展速度,五年內將可能對煤炭形成有效替代。此外,核電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應該盡快考慮新增項目。如果頁巖氣有實質性發展,將使天然氣對煤炭替代更加有效。
第三,煤制氣發展需要慎重。目前政府初步規劃目標是2020年煤制氣產量到達500億立方米,大致需要消費1.6億噸煤炭。這是對煤炭消費峰值到來的一股阻礙力量。此外,整體而言,煤制氣只是轉移排放,并且在煤制氣過程中加大排放。為什么不能把煤制氣的努力和資源投入煤層氣發展?因此,煤制氣發展政策需要慎重。
第四,實施碳稅。得益于超大型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的大規模擴容,我國火電單位煤耗(克標煤/千瓦時)近十年下降了25%左右,然而火電效率提高空間已經非常小。此外,目前20萬千瓦以下的純凝火電機組還有不到6000萬千瓦,關閉低效火電的潛力也很小。燃煤發電用了大致50%的總煤炭消費量,因此需要著重解決另外50%的煤炭使用效率。由于其他煤炭消費行業分散,行業特點各異,雖然可以對高耗能產業釆取階梯電價和差別電價,但整體很難找到像火電一樣的能效解決方案,因此,實施碳稅將可能是提高能效,控制火電以外的行業煤炭消費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