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日電(記者倪元錦)2013年是北京市正式開展PM2.5監測的元年,也是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新國標”的第一年。北京市環保局2日舉行發布會稱,2013年全年PM2.5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為“新國標”35微克/立方米的2.56倍,實現2017年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任重道遠。
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指出,北京PM2.5整體呈現“南高北低”,東南和西南邊界地區的濃度水平為全市最高,南部和市區整體為濃度次高值區,北部地區整體較好。他強調,機動車尾氣對PM2.5濃度貢獻明顯,5個布局在環路的“交通監測子站”的PM2.5濃度均值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5%。
據了解,北京市作為重點地區城市之一,于2013年1月1日首批開始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這項新國標規定對6項污染物進行連續監測,包括老標準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和新增的PM2.5、臭氧、一氧化碳。其中,PM2.5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階段目標值,即35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處長于建華說,“新國標”收緊了舊標準中PM10等污染物的濃度限值,“在相對空氣質量不變的情況下,評價的尺子變了,各級別天數和重污染發生次數,會較2012年及以前有明顯變化”。
張大偉介紹,基于“新國標”中6項污染物監測數據,2013年北京1、2級“優良天數”累計176天,全年占比48.2%;5、6級“重污染天數”累計58天,全年占比15.9%。“這說明,平均每6-7天就是一次重污染過程。”
在北京3級輕度污染以上的“超標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占77.8%;其次為臭氧,占20.1%;其他污染物成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僅占2.1%。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空氣質量為5級或6級的‘重污染天數’中,首要污染物都是PM2.5。此外單就PM2.5而言,全年PM2.5為一級或二級水平的達標天數占204天,達標率55.9%。”張大偉說。
北京市環保局提供的“2013年各月空氣質量各級別天數”條形彩色圖譜顯示,“重污染天”多發生在一季度。入秋以來,冷空氣造訪有助于污染物擴散,9至12月份的1、2級“優良天數”達73天,同期占比59.8%。
于建華指出,氣象條件復雜難控,空氣質量改善的內在因素,歸根結底是污染物減排。
2013年,北京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濃度,較“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第一階段措施啟動年”的1998年分別下降78%、24%和43%。
據了解,北京市在2013年共削減燃煤130萬噸、更新淘汰老舊機動車超35萬輛、調整退出污染企業288家、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8300噸,未來將繼續推進壓減燃煤、限車控油、產業優化、揚塵治理等污染減排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