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園內,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植物被盜去“煲湯”;蕨類植物園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黑沙欏的嫩芽成為目標,正在掐苗的“作案者”稱想將其帶回家炒菜。黃花梨樹干被鋸、野生蘭花被“順”走等事件時有發生。(12月27日《廣州日報》)
廣州這個植物園無意間成了菜市場,隨意采摘有之,掐苗取果有之,甚至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都被雁過拔毛。當被植物園管理人員制止之時,還一副不知者不罪的模樣。讓人哭笑不得之余,又恐怕要引起國人道德和素質大討論的由頭了,有些義憤填膺的網友甚至都想出噴涂農藥以絕后患的鬼點子。
也別把植物園當成道德重災區。從新聞中可以看到,如入無人之境的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他們應該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并不清楚這些即將被他們煲湯炒菜的原材料之珍貴性。而同時我們也得承認一個事實是,很多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并非有道德的缺陷,只是在那個年代對于公共概念的培養并沒有像現在充分。在他們看來那些地里長的植物并沒有公私之分,只有先來后到之別。
當然也有奇葩者。曾經有新聞說某個植物園春筍剛長出來,牌子上寫著禁止挖筍,但有些中年婦女進去照挖不誤。“什么都想吃,就是不吃虧”的人性寫實有其存在的客觀性。在這個時候慣用的手法是加強社會管理和處罰力度。
像廣州植物園攤上的這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被摘是否應該追求當事人的責任?如果僅僅是批評教育,恐怕連罰酒三杯的力度都談不上吧?不過奇怪的是,即便加強公共道德管理力度加強的呼聲日益高漲,甚至很多人都贊同罰款這一有力手段,但真正落實到地的,好像真的寥寥無幾。這種不以善小而為之是懶證還是疏忽,我們也不得而知。
當然罰款也好,警告也罷,在國內現實環境下,很多都囿于隔靴搔癢。這個時候用市場手段來辦事也不失為一個點子。游客那么喜歡采摘植物,那就開放一塊地,讓游客自己采摘,完了按照市場價格收費。收到的費用作為經費來繼續更好的管理植物園,也可以使得那些珍貴植物得到更廣泛生長地域。如果還不聽勸,那就必須以強硬措施走法律程序,由公安機關涉入,按偷盜國家公共財產罪名處理。但不知道這樣的管理成本會不會讓某些人打哈欠。
植物園并非純粹意義上的觀賞地,有些植物需要幾十年的培育周期,但如果就這樣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里的砂缽中煲湯,那絕對是最大的暴殄天物。碰到這種尷尬事,就別再唏噓道德的習慣性缺席。雖然我們推崇道德的力量,但某些時候,還真的要繞開這個褒義詞來談點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