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禪城區敦厚村一間面積不到1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租住著一對30來歲的男女。在外人看來,他們儼然是一對恩愛的小夫妻:男的白天在工地上班,女的在村口賣水果,時不時能見兩人相依偎著去買菜逛街。就連他們自己,也把對方看成自己的另一半,手機通訊錄上對對方的稱呼都是“老公、老婆”。 但事實上,他們只是一對搭伙又搭床的“臨時夫妻”,兩人在老家都已結婚。(8月29日《羊城晚報》)
為了生計,不少農民工背井離鄉,去城里務工,可是“另一半”或因老年人、小孩需要人照顧,或因家里土地不能荒廢,或因在外難就業等原因選擇了在家“留守”。夫妻雙方長期分居,獨自外出打工者在外孤獨寂寞,因為缺少了溫暖,不斷尋找慰藉,家庭觀點慢慢淡化,“臨時夫妻”的組建變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我國已有十多萬農民工在異鄉結成了“臨時夫妻”,其中包括許多將配偶留在家中獨自外出打工的已婚農民工。對于臨時夫妻的現象的愈演愈烈,匪夷所思,令人震驚。有網友在網上發出這樣的疑問:如果因為孤獨寂寞就可以輕易背叛自己的愛人,那是不是說因為貧窮就可以隨便去搶劫呢?為了排解寂寞就背叛家庭實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臨時夫妻”不僅是對愛情的褻瀆,在我國的價值觀點里,這樣的臨時組合還有悖倫理道德。
有婚戀專家對羊城晚報記者說,“臨時夫妻”現象已經不單單是道德問題,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消失已不可能,還會逐漸增多。“臨時夫妻”是農民工精神空虛的產物,是“夾生”的城市化,必須著力化解,否則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一方面,“臨時夫妻“會挑戰人們對婚姻的忠誠與信任,會給子女傳授不正確的婚姻道德觀;另一方面,“臨時夫妻”的增多會增大離婚率,給社會增加許多不穩定的因素。
我們不能任由“臨時夫妻”自由發展,必須多管齊下,進行治理,讓“臨時夫妻”現象得到遏制。一是要關心“農民工”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在大的用人單位建立農民工活動室,豐富農民的休息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心理咨詢室,讓農民工有苦有話有地方說,通過心理疏導排解苦悶。二是勞動輸出地要加大勞動培訓,盡可能讓外出務工者能以家庭單位外出務工。但這同時對孩子有學上,老人能頤養天年提出要求,國家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建農民工學校和老人福利院。三是要進行愛情觀和家庭道德觀的普及宣傳,不能讓農民工將寂寞作為“臨時夫妻”組建的借口,要讓當事人知羞而退,潔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