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車保有量是現有停車位的兩倍
這么多車,怎么停?
【探因】
歷史欠賬太多
1∶0.5,車位配建比14年未變
“小區現有350個停車位,但居民有766戶。再加上很多住戶家里不止有1輛車,停車位肯定緊張。”在北京朝陽區某中檔社區,一位物業管理人員說,“現在小區的固定車位已經沒有了,排隊等車位的住戶就有好幾十位”。“停車難”,已不僅僅是老舊小區的專屬難題。
由于停車管理嚴格,記者看到,居民停車較為有序。對“實在沒法停車”的居民,物管人員建議,“可以考慮到附近社區停車。”
記者隨后來到附近的興隆家園小區,小區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的確有很多附近的小區住戶來此停車。一位中年女士對記者說,“不好停車,來的晚就只能停到外面。地兒太窄,我的車即使停下了,也經常被剮蹭。”
針對目前北京市小區停車難的現狀,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停車設施管理處處長史凱表示:“全市汽車保有量是現有停車位的兩倍,停車缺口的出現有其歷史原因。”
“滿足基本停車位,主要依靠小區車位的配建比,”史凱認為,“這塊歷史欠賬比較多。”
據相關資料,1994年之前的北京市住房小區沒有配套建設小汽車車位。1994年,北京市住房配建標準出臺,要求每10戶配建一個小汽車車位。5年后,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新的配建標準出臺,配建比提高到每兩戶擁有一個汽車車位。2011年,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門曾表示,將提高新建小區停車位配建比。但兩年過去,調整方案仍未出臺。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舒可心認為,提高配建比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慎重考慮政策的連鎖反應。“僅從一個層面看,解決停車難的問題當然是增加供給,但這對于北京稀缺的土地資源來講是一種浪費,”舒可心說,“如果提高車位配建比,土地用于蓋房的就少了,土地勢必更貴,房價勢必更高。”
“根據最近公布的土地拍賣價格,一個車位僅分攤的土地成本就要8到10萬,將來一個車位要幾十萬。”史凱介紹,北京市城六區居民平均每戶擁有0.8輛汽車,而現行小區配建標準則是三環內每戶0.3個車位,三環外每戶0.5個車位。“存在一定差距,新的配建標準規劃部門正在制定,總體將會提高到1∶0.8以上。”
【怪象】
地上難地下閑
地下貴一倍,有的還只賣不租
調查中,記者發現,小區居民認為無位可停,而停車場工作人員卻表示車位有余,“地下空著不少車位。”
地上停車一位難求,地下車庫卻常年空位。興隆家園小區停車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地下的停車費要貴將近一倍。”當記者向物業公司求證時,物業工作人員稱:“現在我們只賣不租,停車位已經從去年的15萬漲到了18萬。”
針對此問題,史凱說,北京市居住區內部收費實行的是價格雙軌制。地上停車費由政府統一限價,每月最高150元,地下停車價格則由開發商自主定價。“地下價格普遍高于地上,有時還會只賣不租,出于經濟考慮一些業主會把車停在附近的路上。”史凱說,“這樣道路資源就被占用了。”
而居住小區內部停車收費標準,則與全市停車規劃體系形成了倒掛。以興隆家園為例,小區地下停車每月300元左右,地上則為150元,而一位小區居民則稱“回來晚了,停在外面路上不要錢”。
如此下來,“私家車占道停車,對于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壓力。”史凱表示。
社會公共資源,變為小區停車位矛盾的泄洪區。地上停車混亂、路面車道被占、地下車位空余,成為許多小區的現狀。追逐廉價優質的社會資源成為公共個體的本能,小區與公共停車體系的倒掛,使得小區停車資源不能有效利用。
“從市場規則來看,產權屬于開發商,開發商有權自主定價,”舒可心稱,“但絕對自由的市場也需要管理和控制。”
舒可心認為,在小區停車位的問題上,開發商已經形成了市場上公共資源的壟斷。如果小區的車位屬于全體業主共有,就不會有今天的社會問題。
【解決】
居民停車自治
建立體車庫將獲補貼
舒可心表示,小區停車難,本質上屬于小區內部問題,應該由業委會或業主大會協商解決。小區自治管理,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
“根據物權法規定,小區地面停車費用屬于全體業主共有。”舒可心認為,如果小區有業委會,這塊蛋糕將成為協調有車族、無車族等各方訴求的制度紅利,為小區內自治協商贏得空間。但由于業主普遍缺乏公共生活意識,這塊收益大多被物業公司拿走,小區內部解決問題幾無可能,政府被迫介入。
今年9月,北京市社工委組織多個部門,共同發布了小區自治指導意見。“以居民自治為核心,以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創新體制機制”成為文件的核心原則。
“老舊小區停車難不可能完全解決。擁有汽車的市民,應該合理衡量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史凱表示,目前的原則是在不增加土地資源的情況下,挖掘小區潛在停車位,增加供給。其中,主要措施包括:在小區道路上設置停車位;在原有停車位基礎上集中建設立體車庫;在小區邊角地建設車位;在小區周圍的橋下空間尋找停車位。
“去年挖潛3萬個停車位,今年挖潛2萬,明年爭取挖潛8000個車位,”史凱稱,但挖潛車位工作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如何更好地協調各方訴求,日益成為小區車位挖潛的關鍵。平面車位占用小區道路,無車族會反對;建設立體車庫產生噪音,老年人有意見;占用綠地資源,業主反應更強烈。
增加小區停車位供給,建設立體車庫將是今后的大方向。史凱介紹,小區停車將采取市場主導,政府指導的方式,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立體停車領域。
“只要有合適的政策,我想不會缺乏投資人,”史凱說,“政府會對每個新挖掘出來的車位補助2000元,立體車庫月收費允許在150元以上,但價格不能很高。”
“為每一臺私人小汽車提供合適的停車位,不屬于政府必須保障的民生工程。”史凱同時表示,《北京市2012年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北京市私人汽車增長17.8萬輛,“政府倡導綠色出行,節能減排,希望市民能夠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
上海世紀同樂小區
“再晚回家,都能安心停車”
孫小靜 張逸帆
原來:
下午4點開始占停車位
現在:
回家再晚都有車位停車
晚高峰時,回家的車輛絡繹不絕。在上海世紀同樂小區門口,業主拿出IC卡一刷,車入小區,找到合適的車位就往里停,秩序井然。“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現在經常開車來看母親的王女士說,因為停車難她之前從不敢開車進來,有人甚至調侃可以到這里“練車技”。
停車亂象還導致了各種矛盾,暗中劃車、高空扔“炸彈”等時有發生。由于車位緊張,一到下午四五點鐘,家里老人、孩子就開始為家人占車位。
世紀同樂小區是上海市中心一個32萬平方米的特大型居民小區,業主近3000戶,常住人口超過1萬。10年前建成時,小區里只配置了極少的車位,地下車庫334個車位,地面上僅19個車位。“車輛擁有量迅速增加,停車難成了物業管理中最大的頑疾之一。”上海科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世紀同樂管理處經理王玳玳表示。
建立和完善小區車輛管理資料庫成為物業解決停車難的抓手。“我們一家家上門詢問、登記車輛情況。”王玳玳說。他們要求業主“四證合一”,即房產證、車輛行駛證、駕駛證、身份證的名字相符,這樣才發放小區停車證。
最初前來登記的業主只有100多家,可還有很多車輛自由出入小區。對于已停放進小區的車輛,物業與保安加大排查力度,結果發現有130多輛“無主車”。“我們將車號記下,盯著,只要車一動,就上前詢問車主,不是小區業主,就明確告知不能再進小區停放。”小區保安主管劉必春說道。
“回來再晚,都有車位停車了!”家住6號樓的陳奧良說,有次他半夜兩三點回家,在小區保安的指引下,依然安放好了自己的座駕,“相比幾年前,真的省心多了!”
改建:
地庫向上要空間,車位1變2
挖潛:
45度斜停,錯時停車
下午時分,一輛黑色別克駛進世紀同樂小區地下車庫。主管曾宏生看到后,立刻到值班室取來鑰匙,將停在132號車位上的深灰色寶馬駛開。黑色別克倒進車位的斜鋼板上,曾宏生開動按鈕,鋼板帶著別克慢慢升起,最后呈斜坡狀。接著,曾宏生將寶馬車駛入別克下面的空間。乍一看,兩車幾乎是疊放在一起,“這是雙層傾斜式機械升降車位,上下層間距特別緊湊。”
“我們讓下層車主配一套車鑰匙放在值班室,由我們泊車員隨時服務。”曾宏生說,小區30名泊車員都是駕齡二三十年的老司機,分別負責三個地下車庫進出口,為業主提供365天24小時的全天候泊車服務。有業主擔心自家車鑰匙交給別人不安全,他們就在值班室安裝監控探頭,時刻“盯”著“鑰匙墻”,每一把鑰匙的使用都記錄在案。而且泊車員沒有進出地下車庫道口的IC卡,業主車無法被開出車庫。為了防止意外,他們還增加了整個車庫的保險,如果泊車員造成車輛碰撞等意外,業主可獲得全額理賠。
地下車庫改造后,停車位增加到近500個。
小區居民高國興是一位退休工程師,看到樓下停車難就開始琢磨。“利用一邊人行道,采取斜45度停車法,既不影響居民走路,又可多停不少車。”經過試點,發現斜停法可增加1/3的停車位。
物業還與附近的商務樓商量,利用商務樓下班時間正是小區停車高峰時間,進行“錯時停車”,由此又增加40多個車位。
小區的邊邊角角,能停車的地方都被挖掘出來。經過改建與挖潛,世紀同樂小區現在的地面停車位達到了450個左右。“現在小區車位已近1000個了。”王玳玳說,為方便業主,小區大門外專門辟出40多個訪客臨時停車位。
當然,正如上海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副會長李勝來所說,車位不可能隨著車輛無限增長,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限定停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