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在深圳這樣一個戶籍人口與流動人口之間的比例至今依然倒掛嚴重的區域,大浪是一個打工流動人口聚集區,也是一個打工移民社會,打工群體以出生于80、90后的新生代青工為主,風險和希望并存。在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下,大浪青工“活力第三8小時”正在不斷充實豐富,并成為引導青工充實向上、區域轉型提升、社會有序發育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可能落腳點。
9月8日,調研組一行在綜合開發研究院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大浪辦事處。這是深圳市一個“暫常比”嚴重倒掛的地方,本地居民不足1萬,常住人口超過50萬。
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潘蕓說,目前大浪20個社區居委會都是在過去農村集體組織的基礎上轉變而來,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主要由本地原居民組成。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他們管理和服務著超過自身數十乃至上百倍的外來人口,每一個“城中村”社區都是一個小的“移民社會”。
目前,大浪的打工群體中, 80、90后的農村青年占了絕大多數。在大浪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專業人士介紹,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存在一個“社會適應”的過程,因此,擔憂、焦慮、迷惘等情緒都是這種“社會適應”的極端表現。現實競爭的壓力使不少青工意識到自身知識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他們迫切希望通過“培訓”、“再教育”的方式謀求更好的發展,但“資格證改變命運”的想法又經常讓他們事與愿違。
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各種新的壓力,新生代青工精神心理常處于不穩定狀態,這也是產生眾多勞資矛盾、甚至各類沖突事件的內在根源,需要政府、企業等利用各種方式加以有效疏導,幫助青工完成“再社會化”的過程。
如何在大浪這樣一個內外人口比例嚴重失調的區域開展有效的城市管理和社會建設、實現內外共生共榮的局面,是一個既現實又嚴峻的問題。盡管基層干部也認識到大量外來人口,尤其是外來青工有巨大的文娛活動需求,但由于自身角色和社區資源條件的限制,社區對于外來人口只能提供力所能及的管理服務,其工作的重點還是圍繞原住居民展開,如何更好地管理和服務眾多外來人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青工的未來就是大浪的未來,青工群體的流動性與組織性如何演化將直接關系到深圳未來的社會走向。只有依靠這個群體,為他們提供服務,讓他們找到家園的幸福感。”據潘蕓介紹,自大浪辦事處成立以來,黨工委、辦事處領導班子一直重視廣大外來青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在硬件和軟件建設方面加大投入。自2006年以來,大浪辦事處投入巨資新建、改造了“勞動者廣場”、“大浪會堂”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初步改善了轄區內公共活動空間嚴重不足的局面。位于大浪辦事處中心區域的“勞動者廣場”,現已成為大浪最具人氣和活力的公共活動場所。“大浪會堂”也成為大浪最為重要的公共演出和文藝活動場所,同時也為羊臺山青工藝術團、外來工男生合唱團等提供了穩定的排演場地。大浪的勞務工圖書館也成為青工下班后學習閱讀的重要場所。此外,近五年來,辦事處還配套完善了一批社區級的文化服務設施,新建了13個文化廣場、14個社區公園,基本實現了“一社區一公園一文化廣場一社區服務中心一圖書室”的目標。
潘蕓說,針對大量外來青工缺少業余文化生活的現實,大浪黨工委、辦事處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在各方面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經過幾年的不懈支持和推動,使“青工文化”逐漸成為大浪一張亮麗的名片。2006年10月20日,在上級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支持下,一份以“羊臺山”命名的文學雜志正式在大浪創刊,為青工中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陣地和拓展平臺。2007年1月22日,羊臺山青工藝術團成立,這是深圳市第一家以外來青工為主體的民辦非企業藝術團。大浪黨工委、辦事處還積極引導部分本地村居社區通過改善公共環境提升社區品位,向外來工開放閱覽室、活動室等公共設施。部分村居還為“社區服務中心”提供辦公活動場地,引入專業社工機構,為本地居民及外來工提供專業服務。
據潘蕓介紹,大浪辦事處支持各類義工組織發展,培養草根組織和義工組織,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為廣大青工提供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機會。比如,小草義工隊正以特殊的角色和方式打通了與企業、政府各部門、社區等各方面的關系,也反映出大浪開始形成“多方協同,公眾參與”社會建設的態勢。一大批青工在做義工、歌唱選秀、輪滑等公益活動和健康文體活動中展示出才華,找到了歸屬感、獲得了由奉獻帶來的成就感。
潘蕓還說,大浪除了自己培養社會組織,還吸引外界愿意做公益的參與進來,發動社會力量、聚合各界精英打造青工“活力第三8小時”。比如,作為“大浪商業中心”的改造投資方和運營商,深圳恒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特別在商業中心的核心位置搭建了“星光大浪”的活動舞臺,并與辦事處共同出資支持活動的持續開展。另外,辦事處發揮經營性培訓機構的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的在職教育或培訓提升青工的知識和技能、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讓其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透過此次大浪青工調查,調研組發現:青工“活力第三8小時”在大浪的出現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導、引導,需要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的支持、協助,更需要廣大來深圳建設者的主動參與。這不僅需要上級政府、辦事處層面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更有賴于鄰里級公共空間的營造、社會力量的整合及各類活動內容的支撐,形成一個上下互補、內外聯動、共同推動的完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