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非法占地情況,在我國一些地區屢見不鮮。近日,廣東承諾要在2014年底完成“生態紅線”劃定。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黎夏教授近日獲得2013年度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地球科學獎,這是國際首位被授予該榮譽的從事地理信息科學的學者。而黎夏教授的一項研究成果,可讓現行遙感監測技術分辨率提升近百倍,監測土地利用變化可精確到厘米級。
可精細預測10年后耕地剩余量
我國地大物博,但為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國家劃定了18億畝耕地紅線。為此,國土部門每年都會開展國土資源大調查,監測土地資源變化,而運用的方法就是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技術。
據了解,我國目前大多數地區的遙感監測分辨率為2.5米至30米,只有在珠三角和長三角以及全國155個50萬人口以上城市市轄區,遙感監測分辨率才在1米左右。也就是說,我國目前通過遙感監測,最清楚能看到1米大小的物體。
“國際流行的美國‘快鳥’衛星分辨率為0.6-1米,運用我們的智能模型可把精度進一步提升到厘米級。”黎夏教授表示,他領導的團隊建立了目前最完整的包含了多種地理模擬和空間優化模塊的軟件系統,其功能遠遠超過國際常用的模型。通過建立的智能模型,可以更精細地監測和預測10年后耕地會被侵占多少,分析將來的走勢。
迄今為止,黎夏教授已與東莞規劃局合作,針對東莞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為其劃定生態控制線,在保證生態環境不受威脅的情況下,促使城市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優。“無論是違規搭建廠房、居民亂建樓,還是休閑山莊、高爾夫球場,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發現,并提出預警。”
珠三角城市化土地流失速率超英國
黎夏教授是我國地理信息科學與遙感領域專家,是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該領域學術論文最多的作者之一。1983年他考入北大地理系,從此就與地理結下不解之緣。他也是國際上最早揭示珠三角土地利用問題的學者。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黎夏就開始關注珠三角城市快速擴張帶來的耕地變化。“由于占用大量土地農田,無序開發利用,帶來了農業減產、水土流失問題。”黎夏曾對比廣東和英國的城市化進程,他發現珠三角的土地變化速率遠遠超出同期的英國。
作為國內最早改革開放的地區,如今珠三角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正逐漸減少,帶來諸多問題。為此,很多城市都劃定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線,加大土地變化監測。黎夏建議,政府部門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控制土地擴張,優化城市布局,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規劃城市未來。(記者 雷雨 通訊員 王麗霞 黃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