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是用來跨越障礙的,但橋也可以成為障礙——聽了杭州市民楊章耀先生一番話,得到了這樣的啟示。
昨天,楊先生打來電話,反映他對延安路慶春路口天橋命名一事的意見。他說,延安路慶春路口新的過街天橋,今年7月下旬開始施工,到10月份建成,不滿3個月;但是,早在4 月11日,報紙上就向市民征集橋名了,大家建議的橋名有幾十個之多。4月23日,公布了建議最集中的三個橋名,請大家投票。現在已經11月了,半年多過去,橋名還沒定下來,難道取個橋名比造橋還要難?楊先生說他和很多市民參與了橋名征集,提交了自己認為合適的橋名,有關部門總該向大家有個交待。
延安路慶春路口原來有一座天橋,叫“解百天橋”;但并不在解百商店旁,本地人不習慣,外地人易誤解,因此,新的橋名征集,得到市民熱烈響應,有關部門和專家經討論后,選出三個橋名供大家投票。這三個橋名是:“延慶天橋”、“延齡天橋”、“紅樓天橋”。
為什么“延慶天橋”位列第一?因為天橋位于延安路與慶春路口,用“延慶”做橋名,指向性最明確,“可用性”最好。但這個橋名的不足是過于直白,缺少歷史文化內涵。因此有的專家傾向于采用“延齡天橋”這個名字。延安路舊名延齡路,清代就有了,用“延齡天橋”這個名字,可以保留、傳播杭州的歷史文化信息。取名“紅樓天橋”的依據,則是天橋旁邊那座紅磚小樓,建于1909年,先后為浙江高等審判廳、浙江高等法院及杭縣地方法院。但杭州人說起“紅樓”,多數人會想到城站火車站附近的那幢紅樓;延安路上這幢小樓雖然也是紅色的,但還沒有叫響“紅樓”這個名頭。
楊先生參與橋名征集活動時,提交的橋名是“延慶天橋”。楊先生說,他倒不認為非用“延慶天橋”不可;用“延齡天橋”也可以。問題是當初那么多市民熱心參與,到現在沒有一個交待,令人無法理解。他猜測,會不會有關部門不喜歡這三個橋名,要為天橋另選名字?他說,如果有更好更合適的橋名,他也不反對;但是,這個“好”與“合適”,由誰說了算?如果有關部門有他們認為好的橋名,為什么當初不拿出來讓大家一起投票?如果市民提出來的三個橋名都不用,有關部門不征求市民意見就決定采用他們中意的新橋名,會不會冷了大家的心?
聽了楊先生的話,很擔心出現這樣的結果:以后每次走過這座橋,橋上暢通無阻,四通八達,心里卻有點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