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13廣州·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舉行。論壇主題是“轉型與創新”。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林毅夫等國內外近30位官員、學者齊聚一堂,探討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財訊傳媒集團協辦,香港南豐集團、能興(控股)集團承辦。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都全媒體集群總裁黃常開,香港南豐集團副董事長司徒啟瑞先后致辭。
論壇主辦方、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時代。當前,中國城市既面臨著數量增加的問題,又面臨著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治理等方面質量不高、城市發展不可持續的嚴峻挑戰。論壇旨在推動準確理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沿理念,破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難題,探討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管理。
52.6%VS 35%
中國城市化率高不高
談及城鎮化,城市化率是個繞不開的指標。昨日論壇上,林毅夫指出,中國的城市人口已經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7億人增長到2012年的7.1億人,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增加到了2012年的52.6%,在過去33年里,平均每年的城市化率都在提高。他預估,到202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可以達到1.27萬美元,邁入高收入國家,以這樣的增長趨勢,我國的城市化率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內會持續增長,向著75%、80%的方向去發展。
被林毅夫引用來證明中國城市化迅速發展的52.6%的城市化率,到了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這里,是一種“名義城市化率”。他認為,中國2012年的實際城市化率只有35%,原因是中國的體制、機制造成的,首先是戶籍制度與財稅體制的問題。他表示,中國很多農民沒有城鎮戶籍,說是戶籍制度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財稅體制。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不是按常住人口計算,而是按照戶籍人口計算。中國目前的分稅體制已經執行了20多年,到了需要作出調整的時候。
交鋒
城鎮化側重發展
大城市 VS 小城鎮
城鎮化是側重發展城市還是小城鎮上,嘉賓們也有不同意見。李劍閣認為,過去中國的思路是強調發展小城鎮控制大城鎮,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中國目前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是127個,相對于13億多人口的國家,這個數量太少了。今后應該把重點放在發展人口百萬以上的大城市,對于特大型城市要通過手段將其功能擴散分流,發展城市圈、城市群,而小城鎮只需要兼顧其功能完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趙暉認為,小城鎮對于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對于中國來說是個“好東西”。他以北京附近的小城鎮舉例稱,其空氣質量、水質都好過市區,也更加節能。他引用對100個發展較好的小城鎮進行的調查結果說,小城鎮可以拉動內需、更加環保且利于城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