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收完玉米,又要秋冬種了,老爸忙碌起來,要整地,要買種子,不亦樂乎。都70多歲的人了,按理該享享清福,但他卻閑不住,依然在長江邊種了20多畝的河灘地。一年收兩季,秋收玉米,夏收油菜子和麥子。就這20來畝地,家里的口糧和油料都不用買了,剩余的還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日子挺踏實。因哥哥在四川做工,家里沒有勞力,原來的6畝多良田都流轉給種糧大戶了。老爸心疼好地,精力又不濟,情愿自己去侍弄荒地,心里也踏實。
從全國情況看,今年夏糧已經豐收到手,秋糧豐收在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豐收的取得,與黨中央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分不開,與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分不開,與億萬農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堅韌和辛勞分不開。秋分時節,又從農業部傳來消息,截至9月23日,全國秋糧已收獲2.37億畝,完成種植面積的20.2%,進度同比快1.7個百分點。
豐收在望,固然可喜。豐收在望,更令人思考。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我們要豐收,還要豐收的可持續。但目前,豐收背后有“隱憂”。
“隱憂”之一,是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就業與農業勞動力素質結構性下降。目前,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狀況日益嚴重。許多地方留鄉務農的大都是婦女和五六十歲的老人,有人稱之為“3860部隊”。
“隱憂”之二,是農業生產成本上升與比較效益下降的矛盾。近年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農業土地租金不斷上漲。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農產品價格卻不能同步上漲,導致農業比較效益不斷下降。據抽樣調查,2012年夏收小麥、早稻和夏收油菜子每畝純收益分別只有152元、321元和55元。農民常說,“辛辛苦苦種一畝田,不如外出打兩天工”。
“隱憂”之三,是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的同時,資源供給硬性約束不斷凸顯。糧食需求的剛性增長是明顯的,現在全國每年大體增加糧食需求200億斤、肉類80萬噸。同時,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持續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一畝三分地,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
如何減少豐收背后的“隱憂”,把13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關鍵是要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當務之急,要加強耕地保護,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要加大惠農強農政策力度,增加農業補貼,提高收購價格,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要發揮農業科技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水平。要加強農村人才培養,重點是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素質,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要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
家中有糧,心里不慌。只有豐收具有可持續性,我們自己的飯碗才能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