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嗷嗷待哺、餓得直哭的寶寶,一邊是正在為尋找隱蔽哺乳點而發愁的媽媽,這樣的場景對于許多處在哺乳期的媽媽們來說并不陌生。從9月26日起,西湖景區正式開放6處“愛心哺乳點”,為帶著寶寶出行的媽媽提供便利。記者在位于杭州曲院風荷景區門口的“微笑亭”看到,在一個一平米左右的空間里,已經掛上了印有“愛心哺乳點”字樣的淡藍色門簾,擺上了折疊躺椅。(9月28日《工人日報》)
西湖景區設立了6處“愛心哺乳點”的做法是人性化的柔情,這和前段時間出現的“中性廁所”一樣,都是人性化的土壤開出的溫馨花朵,無論使用者有多少,都是一種善意關懷。此處既可以有掌聲也需要有鮮花。
但是,“愛心哺乳點”卻不能成為西湖專供,還需要遍地開花。
在公共場所哺乳孩子的確是一種很尷尬的事情。景區里人來人往,大街上人頭攢動,超市里人山人海。孩子需要吃一口奶,年輕的媽媽們有幾個人可以坦然面對異性的目光?當然,在任何地方哺乳孩子都不是齷齪的事情,不僅僅不齷齪還很高尚。固然,好奇的目光也不見得就會“炯炯有神”,但是,按照我們的傳統觀念和審美情趣來說,大庭廣眾之下,輕解羅裳,的確不舒服。再說了少數不懷好意者的眼神的確需要有一塊“淡藍色的窗簾”擋一擋,這不僅僅可以不讓年輕的媽媽“臉紅紅”,更能讓她們“心淡淡”,能夠在喂奶的時候更從容點。
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公共場所會有這樣的設施呢?除了西湖景區,其他地方還有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就是這個西湖景區設置的“愛心哺乳點”也還是在廣大網友多次呼吁之下建設的。這樣說并不是對西湖景區的美好舉動吹毛求疵,積極回應也是一種有力的作為。這樣表述只是為了說明這樣一種輕視人性化的服務的現象,總有人認為這樣的事情是個小事情,不值得一提。其實,為民服務更需要注重細節,細節決定著為民服務的成敗。
同樣也是在杭州,群眾呼吁設立“哺乳點”的地方還有醫院,遺憾的是這家醫院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已經明確否定,他們的理由是“就醫權高于哺乳權”,他們的意思是說,醫院房間緊張。其實,這只是一個托辭而已。醫院里能容得下閑置的高干病房,更能容得下一間“哺乳點”。
“愛心哺乳點”不是西湖的專供,西湖景區有,其他景區也應該有,尤其是那個喊著漲價是為了游客的鳳凰景區更需要有。“愛心哺乳點”不僅僅景區需要有,所有公共場所也都應該有。希望更多的窗口單位,都來設置這樣的“哺乳點”。但是,有個小小的建議,下次掛牌子的時候,請去掉“愛心”兩個字,就直接叫“哺乳點”吧!人性化的服務還不能上升到愛心的高度,因為這其實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