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本是名詞,加了“化”這個后綴就變成了動詞,表示轉變成城鎮的性質或狀態。可見,城鎮化重在“化”,是生產方式、產業結構、就業方式、生存狀態等由鄉到城的轉化,不只是物質形態改變的物理變化,而且是物質組成和性質改變的化學變化。根據城鎮化的一般規律,針對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推進城鎮化應重視以下幾個“化”。
產業結構高級化。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伴生,是產業結構從以農業為主向以工業、服務業為主的演變過程。同時,城鎮化帶來的人口集中、資源集中、信息集中又會加快工業、服務業發展,推動工業、服務業創新升級,形成城鎮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的良性循環、互促共進。如果城鎮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脫節,就會帶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過去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我國城鎮化長期滯后于工業化,造成輕重工業發展失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等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制約了工業升級和服務業發展。近年來,又出現了脫離產業發展搞新城建設的現象,結果是造了一些沒有產業和人氣的空城、“鬼城”,成為城鎮化泡沫。可見,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基礎,不僅城鎮本身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產物,而且城鎮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增強、城鎮化質量的提高都離不開產業結構高級化;城鎮化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載體,城鎮化聚集的人口、資源、信息不僅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要素,而且能深化分工、激發創意,推動產業結構高級化。
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是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是生活狀態的改變,無論生產還是生活,人都是主體。城鎮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是為人類生產生活服務的。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如果背離這個根本,同樣會帶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一些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大量盲目涌入大城市,沒有就業,沒有穩定收入來源,沒有基本社會保障,形成了觸目驚心的城市貧民窟。我國過去受戶籍制度等的限制,大量農民工在城市工作,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卻難以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許多經濟社會問題,諸如收入差距大,消費水平低,擴大內需受限;農民工就業穩定性差,熟練技能工人不足,產業升級不暢;農民工在城鄉之間奔波往返,社會問題多發,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受阻;等等。可見,城鎮化說到底是人的城鎮化,是由人推動、為人服務的。如果背離了這一點,要地不要人,發展城鎮不發展人,城鎮化就難以持續。
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化不同于城鎮建設,它有一個從哪里“化”、怎么“化”、“化”成什么樣的問題。顯然,城鎮的工業和服務業是從農業化來的,土地是從農村化來的,人口和產業工人是從農民化來的;“化”的過程不能是削弱農業、忽視農村、剝奪農民的過程,而應是帶動農業、發展農村、提升農民的過程;“化”的結果不能是城鎮像歐洲、農村像非洲,而應是城鄉融合、一體發展。中外城鎮化的實踐已經證明,阻斷城鄉經濟社會聯系,單純推進城鎮建設,甚至從農村吸走資源要素而不顧農村發展,不僅會損害農業和農村,而且會使城鎮發展失去后勁和支撐,帶來嚴重的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可見,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城鎮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城鎮化持續健康推進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說,即使將來像發達國家那樣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的水平,仍將有幾億居民生活在農村,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更需注意統籌城鄉發展,努力讓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共享城鎮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