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交通擁堵費”可能將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具體方案有望在即將公布的《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出現。記者昨日就此向環保部進行了求證。環保部相關部門負責人明確表示:此消息不屬實。 >>>新聞細讀
不在全國開征交通擁堵費,就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開征,也極為不妥。因為出現交通擁堵,主要是因為車多,特別是公車太多。如果不減少上路行駛的汽車總數,僅靠經濟手段來治理交通擁堵,是病人瞎吃藥,治標不治本,還會增加私家車的出行成本,有違社會公平。畢竟,交通公路是用納稅人的錢建起來的,理應公平享用,征收“擁堵費”,只會加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負擔,這比堵車更令人堵心。
其實,提議征收“擁堵費”者,多半是想借鑒新加坡的經驗。殊不知,國土狹小的新加坡,公車數量占汽車總數的比重非常小,與我國公車數量太多的現實不符,不具備可學性。相反,征收“擁堵費”越收越堵的“倫敦教訓”值得我們吸取。因而,我們不妨醒悟過來,加大公車改革力度,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如投建和完善包括公交、地鐵、輕軌、步行系統、自行車系統等在內的公共交通;并出臺政策鼓勵人們多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真正走出目前這種公家車“長”、私家車“短”而一跛一跛不好走的現狀。
均衡理論,雖是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但其核心就是在一個一般均衡的市場中,每個單獨的市場都是局部均衡的。它應用于治堵方面,就是要讓各個治堵分方案得到均衡發展。具體地講,如在路網規劃建設上,要盡量增加車道,讓多輛車同時通過,實行“均衡通行”;推廣“綠波交通”,讓一個路段的車輛“綠色通行”。在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上,要擴大公共交通的概念,提倡使用環保交通工具,如公交自行車等,讓市民“環保均衡出行”。在拓展停車資源上,要從城市建設與小區建設上著手,沒按照一戶一車位建設的商品房和小區不予驗收,并把各單位和街道的停車資源盡量向社會免費開放,讓車主們“均衡停車”。還有輕軌可擴展為雙層,實施差別化停車,改善出租車運行模式,加大駐車換乘系統建設,等等這些措施做到位了,還怕城市交通擁堵?
當然,真正要推行“均衡理論”治堵,還必須從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制度著手,從教育市民,提高市民守法守規意識和文明素質入手,真正讓“均衡理論”治堵能夠得到順利實施,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