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最新調查的12個省區中,12個省會城市都要建新城,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要建新城,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新華網 8月19日)
近年來,一些地方打著推進城鎮化的旗號,紛紛建設新城新區,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對12個省區的最新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其中沈陽要建設13個新城新區,武漢規劃了11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占92.4%,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161個縣級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區建設的有67個,占41.6%。
蘭州推移700座荒山建新城、延安將投近千億元建新城、貴州多個貧困縣土地置換集鎮建設新城、廬山建新城1.5萬名居民遷下山……在搜索引擎中,輸入建新城這一關鍵詞,各地轟轟烈烈的“造城”新聞就會引入眼簾。
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新城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原有城市的承載力達到了極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但現實中一些新城建設卻違背了發展規律,是人為的“造成”,是一種政績體現的載體,是一種勞民傷財的無益工程。
現在一提到一個地方的發展,人民最先想到的就是城鎮建設情況、工業園區建設情況、新城新區建設情況、城市人口等等。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到有些地級市、甚至一些縣城為了新城新區建設,不惜開辟荒山、大量移民搬遷、以優惠的政策引進企業……城市燈火輝煌、燈紅酒綠,然而轄區的百姓依舊過著清苦、落后的生活,敢問這樣的政績是好還是壞呢?
一些地方新城新區建設中普遍存在“數量過多、規模最大、標準過高”等問題。在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調查中,有很多新城的規劃面積達到現有城市面積的一多半,規劃新城新區人口基本相當于現有城市人口。而且,不少地方新城新區建設都提出了較高的建設標準,生態城、智慧城、科技城、現代城比比皆是,建設配置標準大多是國內和國際領先標準。
不是城市越大,高樓越多,城市人口越多就能證明發展好、發展快。真心希望看到“領導”們真正立足本地實情,適當建設新城新區,用心用情為百姓做實事,帶動百姓共同致富才是政績觀的真實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