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河南網友爆料,鄭州部分編制內環衛工嫌上班累、不干活,轉而雇一些年老的農村人替他們干活。據了解,編制內人員工資為4000元左右,而臨時工只需1200元。他們什么也不干,還拿近3000元錢。記者采訪發現,編制內的環衛工找臨時工干活的情況非常普遍。(8月14日《西安晚報》)
上世紀八十年代,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并存,同一種商品價格實行雙軌制,計劃內產品低于計劃外商品,“官倒”就利用自己的關系,低價購買計劃內商品,然后到市場上高價牟利。利用制度漏洞“投機倒把”,“官倒”被公眾恨得牙根癢癢,他們借助權力“低買高賣”,著實賺了一筆,也激起接二連三的沖突。
如今,編制內環衛工轉雇年老農村人替自己干活,其行為實際上也是“官倒”,只不過是高價賣給官方。因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并存,導致同工不同酬,編制內勞動力價格高于臨時工勞動力價格,這些人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在完成清潔任務同時,自己不干活反而賺了大頭。官方只看城市是否清潔,根本不管誰在掃地。
其實,環衛部門臨時工很普遍,不少地方甚至實行集體招聘,把臟活、累活、苦活都丟給他們。這一點得到央視報道佐證,我國環衛工有八成是臨時工,他們只拿最低生活保障的工資。一旦出現中暑死亡、車禍死亡等侵害勞動權益事件時,還會遭遇取證難、維權難狀況。這是一個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剝削”的群體。
除了環衛工,還有很多崗位存在大量的臨時工:北京市城管在編人數7000余人,外聘的協管、保安有6500人;交通部門聘請的協勤人員更是常見,文職輔警則因為做幕后工作不被關注。換言之,政府在依法運行過程中,不但有大量“正規軍”,還有更多的“雇傭軍”。這就是精簡政府機構,卻越精簡人數越多的原因。
中央部委早已正視臨時工現象,并在探索解決辦法。人社部在《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將限制臨時工聘用比例,規定不超過總用工量的10%。并要求臨時工享有同工同酬的權利,享有加班費、績效獎金和福利待遇。但救急之策只會讓臨時工大規模“下崗”,無異于推卸掉官方欠下的責任,一點都不人性。
當初為了根治“官倒”,官方與市場聯手打破價格雙軌制。眼下,對環衛工“官倒”除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更應通過行政體制改革,打破體制內外有別的雙軌制。如此才能起到長久效果,并保證同工同酬不會走樣。此后,權力不再大包大攬,將環衛等工作推向市場,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保持清潔,方能官民雙贏。
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政治體制改革還在淺水區,改革不徹底是體制雙軌制根源所在,以至于出現權力分層承包、體制內“剝削”體制外的怪事。權力運行和市場競爭一樣,一旦出現雙重規則就會亂象頻出。故此,國家調和弱勢群體與既得利益矛盾的漸進式改革,需加快步伐走向深度和廣度,否則損失的不止臨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