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東方今報以9個版面關注“馬路天使”以來,引發了中央電視臺以及社會各界對環衛工生存狀況的強烈關注。昨天,新浪認證微博@中國新聞網轉載的一個視頻顯示:鄭州編制內環衛工被指雇臨時工替自己干活。視頻一出,網友紛紛留言為臨時環衛工抱不平,到底怎么一回事兒?昨天,鄭州市城管局環衛處兩位處長接受了東方今報記者采訪,并就相關情況進行了說明。(8月14日大河網)
本來拿一份工資干一天活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鄭州一些正式在編環衛工竟把自己這份“苦差事”以低價轉包給農村務工人員。正式在編環衛工一個月什么也不干,也能凈賺三千元,豈不是“美差一件”?“人家一月落個3000元不干活,自己累得要死才千把錢,不合理,明擺著剝削人。”也就不用多想就知道其中的原委了。
正式環衛工雇人上班,類似的新聞早見諸報端。在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一些在編教師,把部分工資拿出來給代課老師雇傭他們去上課,然后這些在編老師們可以自由的在外面大掙活錢,把低工資、多風險交給代課教師。無論是正式環衛工低價雇傭農村務工人員還是正式教師低價雇傭代課教師,以及一些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的在編人員工資高、編外人員工資低,在編人員風險低,編外人員當替罪羊等問題,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人員管理這個沉疴舊病。
正式環衛工能夠成為“剝削者”,表面上看是交易雙方各取所需,惡在正式工,但根本原因則在于,一方面是制度上的滯后和漏洞導致在編人員人浮于事,工作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下等。二是執行上的軟弱。一些單位從小群體利益出發,對員工失之管理,反正工作做了就不去追究是誰做的,結果就造成了正式在編人員拿著高工資不干活或少干活,編外人員以低薪干累活的現象;三是歷史的欠賬。因為編制問題不能再適應當前一些情況,人員短缺已經成為推動工作的摯肘,應該擴充進職工隊伍的人員,因為編制問題不能進入,那些不再適應工作崗位的人員,不能退出職工隊伍。從根本上講,是用人機制相對僵化,能進不能出、人浮于事,導致了正式工養大爺、臨時工當孫子的這種尷尬局面。即便在此次事件中,要求6名正式在編環衛工返崗,但仍然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嚴重侵犯了臨時工的合法權益,對于用人單位而言,也可能給工作造成不利影響。長久而言,對于形成健康規范高效合理的用工環境,也是一個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問題,對此,必須要下決心,動腦筋,切實加以解決。
要改變這種“連環衛工都能成為剝削者”的現狀,一方面要加強對正式工的嚴格管理,實行嚴格的責任問效,確保一個蘿卜一個坑,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實現員工的“物有所值”;另一方面,要切實推進同工同酬制度的真正生根,規范用工服務和工資管理,把用臨時工的成本提上來,自然就會逐漸杜絕用工單位使用臨時工的怪癖,當然,也能解決臨時工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堵塞正式工低價雇傭臨時工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