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城鎮化與企業家論壇”于8月10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論壇做了主題發言。
在發言中,李鐵主任談到,最近關注我們的媒體很多都給我們加上“發改委”。他說,其實我們單位只是一個研究單位,我們介紹的城鎮化的研究成果也是一個團隊成果。他希望媒體再報道的時候提到我們團隊,不要再在我們前面加上發改委。
以下為演講摘錄:
今天簡單介紹一下我國城鎮化的現狀、政策,為什么要先介紹一下現狀呢,很多人不了解中國城鎮化到底是什么,概念到底是怎樣一回事,雖然可以仍然有農村,但是我們也知道城市的管理體制,未來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會不同,城鎮化的高速增長和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決定了我國發展的歷程。
第二個是城鎮規模不斷擴大,無論是城市規模還是數量,現在中國660多個城市,一萬多個鎮,它會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對中國未來城鎮化的進程至關重要,400萬以上的城市14個,1000萬以上的有5個,城鎮人口超過五萬人的建制鎮達到700多個,我們怎么面對這樣的城市,我們市民要進行什么樣的選擇,對我們來講都是研究咨詢當中非常關心的問題。
特別要講到中國雖然城鎮化發展的很快,但是我們并沒有完全步入現代化的行列,東部和西部相差很多,所以城鎮化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問題,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區域問題,可以囊括中國現在所有的問題,所以城市化是一個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往里裝。
很多人研究學界對城市化的理解有什么差異,大家可以把城鎮化理解為現代農村提高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企業增加項目的機會,地方希望城鎮化增加更多的中央投資的機會,但是我們研究城鎮化的問題,核心就是一個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和小城鎮轉移的過程。
了解中國的城鎮化的過程有一件事情就要說明白:(雖然)很多人說世界是一樣的,但是中國就是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它所面對的城鎮化和世界所有國家經歷的過程不一樣。第一個區別就是速度快,在高速增長,大規模人口轉入的速度很快,高速增長東亞國家都有一些這樣的過程,但是中國的過程每年有兩千萬人進入城市,每年。第二個是總量大,7.1億人口,我們很多人對中國不滿,老是覺得中國的問題太多,為什么不能像美國、歐洲那樣,可是我們面臨的總人口13.6億,面臨城鎮化的人口7.1億,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么大人口的城鎮化,因為中國城鎮化在高速增長中,完成城鎮化的過程積累的矛盾也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為什么現在會出現這樣的問題,30年我們沒有過城市管理經驗,只是對我們傳統的制度比較熟悉,在這種制度模式下完成自發的城鎮化進程,會積累我們想象不到的一些矛盾。
第二個特點,中國的城鎮化體制不一樣。很多人說不存在中國國情,這是胡說!中國的國情就是現在的體制,我們不是在一張白紙上畫畫,是一個自發進程的過程,可是在中國不是,在中國的城市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一些階段性的問題。首先等級化城市管理體制全世界都有,很多人研究城鎮化不了解等級是怎么一回事。剛才我講中國原來的管理體制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過去是管理現在是競爭關系,城市和城市之間,大城市和小城市有資源競爭的關系,而資源競爭是建立在等級管理體制下的關系,就是一種不平等的競爭關系。
上級管理下級,會導致資源向某一類城市進入,通過行政的手段進行干預。特別是發達地區,非常的明顯,上級管理著下級城市,可以任意的調動下級城市的資源,或者通過行政權利限制某一類城市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的一些制度低價剝奪農村的資源,剝奪農村的勞動力,低價剝奪農村的土地,把更多的環境污染釋放到農村,這也是我們發展當中很大的代價。還有我們的城市戶籍制度,不開放的政策,人口可以進來,但是不解決保障的問題,這種制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過。但是面對這種制度,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解決,我們面對這么多的制度造成的利益結果,經過幾十年相對固化,調整的過程中必然面臨很大的壓力,不是一句話,一個觀點一個口號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要面臨的改革,面臨城鎮化的發展,不是憑想象的過程,是要面對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決策群體、經營群體,他們在這個事情上什么態度,決定了我國未來城鎮化的政策走向。
制度更多的體現在幾個方面:我們實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人口進入城市,或者給他們減少公共服務的政策,這種政策原來是城鄉關系,現在演變成區域關系,城鎮之間的關系,在八十年代,我們研究農村政策的時候,我們把城鎮化簡單的歸結為城市關系,農民進城帶來的諸多問題,可是現在不是了,現在是區域之間的關系,城鎮間的關系,都和我剛才講的一系列問題有直接的關系,這種區域之間的關系,我們不僅有兩億多的農民在城鎮里面打工,我們還有7300萬的城市間的流動人口,他們為什么到這個地方就業、居住,不能獲得身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嗎?這就是所謂的制度問題,為什么在我們社會經常出現征地的矛盾,一些發展中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造成的泡沫現象也和征地有關系,為什么一些地方的債務特別突出,也和我們的制度有關系,既和融資有關系,也和城市發展的制度有關系,不研究這些體制,僅僅憑我們拿著西方的東西到中國來,說中國應該向西方學習怎么樣,這個提法是不現實的。
還有一個,我們現在存在著后發的劣勢,很多人講后發有優勢,但是在中國的體制下有自己的劣勢,尤其是發展到今天,為什么我們的后發有劣勢,我們看到的發達國家城鎮化的成果是我們通過趕超心理,需要我們達到的目標,我們高速城鎮化成長的經驗,使很多政府官員認為我們主觀有能力,有決策瞬間的改善到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
所以我們的城鎮化進程中,大量的照抄照搬外國的經驗和模式、形態,已經成為我們現在城鎮化發展的后果,耗費了大量的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另外一方面,我們回到城鎮化的本質上,它是要解決幾億農民要進城,解決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他們已經在城市居住了,但是和城鎮居民沒有平等的待遇,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城鎮化發展模式,發展進程就面臨著挑戰和選擇,你到底是解決錦上添花的問題,解決我們城市經營希望的城鎮化結果,還是解決雪中送炭,解決外來人口他們享受的生活水平呢,對所有人都是選擇。所以這種后發的劣勢導致城鎮化走到今天,我們為什么還在探討,是因為這幾億農民,他們把大量的消費轉向原來的家鄉,沒有真正的價值,還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種社會問題,如果我們不繼續解決,會逐步的蔓延,也會形成我們意想不到的后果。
我們有一個廉價的土地成本,這是很多經濟學家沒有想到的。在地方,不同的所有城市競爭過程中,可以低價甚至負低價給很多土地,很多國家做不到把土地以低價拿出來。近幾年很多群體性事件圍繞土地的很多,中國的土地代價成本和世界上比也是很低的,土地環境,空氣環境,這種成本也是我們需要在城鎮化過程中不斷付出而且必須承擔的代價。
這些成本構筑了城鎮化進程,這也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當中形成的非常重要的特點,而這個特點是由于我們現實的體制決定的。
第二個我們講矛盾,矛盾如果講城鎮化的矛盾,基本上就是兩個,一個是數量性增長和質量性增長之間的矛盾,所謂數量性的增長就是7.1億的人口,數量性的增長就是有兩億多的外來農民工和一些流動人口在城市里面不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務。這是我們當年講的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非常關鍵的地方。
土地粗放型擴張和節約型利用的矛盾,我們有兩萬個城鎮,在發展過程中到底什么樣的發展模式呢?我們有一些數據,土地城鎮化,是對于中國土地資源很短缺,以7%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保護耕地是一個基本國策,但是我們保護耕地的政策1997年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下,我們城鄉建設用地不僅沒有降,反而在增加,住建部提出80到120平米是合理用地,2000年我們統計是人均占地130多平米,經過十幾年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人均占地從130平米增加到140多平米,同時農村人口轉移出兩億多,農村占地增加了3000萬畝,如果每年計劃經濟指標700萬畝,相當于四年的用地,耕地保護政策怎么樣貫徹落實呢。
就業、低成本和城市發展的高成本間的矛盾。既要面對幾億人的就業,可是現在我們新興的城市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怎么樣容納這種低成本的就業人口,城市的管理,城關的矛盾這么突出,直接涉及到的也是我們講到的社會問題,就業問題,我們希望有一個發達國家的良好的城市環境,可是我們面對這么多的人口給他們什么樣的空間,我們現在提出的所有的口號都是現代化,新興等等等等,事實上我們還有幾億農民,他們面臨的最低成本的就業,他們沒有經過教育,低素質的農民,這種發展模式之間的矛盾使我們花園城市和農民解決最低居住條件的農民之間生存的空間出現了極大的發展。
傳統工業發展模式和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矛盾,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到今天,服務業比重占GDP增加值比重已經是工業的三倍甚至四倍,我們中國的服務業發展水平低于中下等國家7個百分點,為什么服務業發展不起來,現在我們是7.1億城鎮人口,2.6億外來農民,2020年城鎮化達到60%,還要至少增加7000萬,2030年達到4億,他們從事什么,是從事新興工業,技術密集型還是資本密集型,還是傳統工業?如果這種傳統的工業發展,我們的污染會到什么程度?而我們服務業有那么大的空間,可是現在所有的城市發展模式都是排斥服務業發展的模式。未來就業問題怎么解決,所以這種矛盾在我們很多研究經濟問題的,制定產業政策的人都面臨著一些障礙,城市決策體系的障礙。
怎么解決問題?目標很清楚,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粗放擴張性向資源集約型轉變,要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強調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轉變,更重要的是解決中低收入人口和外來人口的公共服務問題。
尋找一個適合中國城市化路徑的低成本的發展途徑。還要建立長期的城市發展行為,而遏制短期行為。
怎么解決這些問題,我想城鎮化的問題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資。十八大提出的整體的改革思路,特別強調城鎮化的問題就是改革的問題,是全面深刻的社會體制變革。這里面既要涉及到怎么樣推進戶籍管理城市改革,我們的戶籍管理城市改革面臨著市長和精英的挑戰,很多人不希望這么大的農村人口和我享受一樣的空間,面對這個問題,城市精英們內心的反對,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到決策,大城市北京別改了,到別的地方,中小城市說別在我這里了,到小城鎮去,發達地區說到貧困的地區去,怎么樣進行合理的改革路徑呢,我們要研究探討和思索這些問題,要不要,怎么樣進行土地管理的制度改革,實行最嚴格的行政化的管理制度,沒有保證我們耕地保證的實現,反而造成了人均占有耕地的持續增加。
我們行政的土地管理制度對農村低價剝奪土地管理制度,雖然造成了一些就業機會,但是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變相的推動了一部分地方房地產模式的畸形發展,也從另一個角度使我們的土地資源不能得到珍惜的利用,怎么樣通過改革遏制占地的趨勢和沖動,我們不能停留80年代的思維上,要實行新的改革探索,是不是要推進行政區劃的整體改革,是不是要解決城市之間的競爭,這種對投資要素資源的競爭,不能以行政手段來引導,來干預,使這些資源向我這個地方靠攏。
怎么樣給中小城市,小城鎮提供更多的活力,讓他們吸納就業人口,解決戶籍問題,解決公共服務的問題?我們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改革從經濟領域推廣到社會領域?這都是需要深入探索的。在一些省份已經開始了有關方面的試點,怎么樣進行城鎮的基礎設施改革,降低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這里不僅僅涉及到我們怎么樣融資,涉及到農民低福利價格輔助市場化的價格體系增高,怎么樣產業結構,放棄特別是61%城鎮化水平到67%的水平下原有的工業化主導的模式,調整城市發展的結構,給服務業的發展促進更多的增長空間。
城市化涉及的改革的東西太多了,(在這里)我只能做簡要的介紹,很多問題也希望我們媒體的朋友們、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認識到中國城市化的現實,核心問題是建立一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配置資源的機會。怎么樣來形成呢?惟有一個目標,就是改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