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儀舜: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的發言題目是“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投資機遇與挑戰”,主要就三個問題與大家討論。第一是加速城市化進程中的戰略意義。第二個是投資機遇。第三談一下地方政府承擔城市化的重任和應該思考的幾大重大問題。
一、加速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偉大戰略意義
為促進中國城鄉統籌和諧發展,推進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改革,推動綠色環保、節能低碳城鎮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合土地資源,發展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逐步將8億農民變成富裕群體,拉動內需,將中國建成頭等社會主義富強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共中央十七大的偉大戰略決策。
1、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變革是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之后最具根本性的改革
中國計劃經濟體制有兩個重要的基本條件,一是產權不明和政企不分的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二是城市與農村分割、限制城鄉生產要素流通的二元結構體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要從計劃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體制問題,否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建立,也不可能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中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期
2008年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首先按中國非農業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統計并公布了2006年中國的城市化率,2009年底又完成了《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詳細分析了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化發展現狀。1949年我國城市化率為17.43%,由于三年自然災害1964年城市化率降到16.56%,后來由于十年文革到1975年城市化率下降15.45%,此后城市化率逐步增長進入平穩發展期,至1999年達到了25.51%,20年間平均每年保持了0.5%的增長。從2000至2006年城市化速度明顯加快,從26.08%增長到32.53%,七年增加了七個百分點,2007年達到32.93%,進入快速發展期。
3、城鄉統籌規劃,加速城鎮化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路按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各省市、自治區都將城鄉統籌規劃做到了鄉鎮,中央要求2020年基本建立城鄉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體制和機制,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農村只留3億,未來20年將有8億農民進入城鎮,必將徹底解決“三農”問題,將中國建成世界頭等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城市化工作以中小城市和鄉鎮為重點,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舉措,中央的決定具有深遠歷史意義。
二、城鎮化建設的任務與發展機遇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引發城際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及輕軌地鐵的空前發展,土地整合及基礎設施項目、自來水、污水處理、環衛設施及垃圾處理廠、醫院、學校等公用設施的建設加速,風能、太陽能、地熱泵等新能源項目將得到大力的發展和應用。農民宅基地置換住房將興建大量的住宅,必將帶動房地產的開發。
為繁榮經濟和解決就業,新的工業園區將聚集高科技新興產業。為配合種植業、養殖業將興建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加工配套產業,還有與周邊城市相結合的旅游、生態保護、養老康復區域的建設。擺在我們面前的建設任務既繁重又令人振奮。美國有人說“中國八億農民如果過上美國人的生活,對世界是個災難”。意思是說能源消費負擔不起,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當然是荒誕的,美國能源消費人均達7以上,中國才1點多,美國人浪費能源,中國人素有節約的良好傳統,我們的新城鎮建設必須是綠色環保節能減減排的,將充分應用高科技的成果。
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給房地產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已有一批先知先覺的房地產公司承包大片土地參與新農村改造進行城鎮化建設,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建設花卉生產基地、漁業生產和港口作業基地,發展海上旅游服務產業和國際老年康復療養中心,建設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城鎮化新農村,主動變身為城市運營商,促進當地城鄉社會經濟大發展。
如北京國瑞房地產公司與海南萬寧市簽約投資150億元人民幣承擔保定村400戶新農村建設、烏揚港及保定灣旅游開發區項目以及太陽河花卉產業化基地及國家老年康復中心。北京萬年基業房地產公司承包長辛店2個鄉的新城鎮化建設,參與曹妃店開發區規劃和開發建設任務等等。
為適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新城鎮的建設需要,將大大促進新能源、高科技低碳產品和產業的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已出現以新農村建設投資公司命名的民營企業,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必將帶動各行業相關產業的空前發展。
三、地方政府肩負的城鎮化建設重任和對策
中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政府不但充分發揮了政府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作用,還發揮了極其重要的經濟職能作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進行城鎮化建設,推進和完善城鄉一體化是各級政府重要職責。為此,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1、研究城市經濟空間合理布局直接關系到投資的規模和方向。
經濟空間布局是一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密集度最高的地區分布在最富裕的國家。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成績與中國經濟集中度的提高密度不可分,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和首都經濟區域的國土面積占全國15%,GDP的比重則提高到27%。深圳市是經濟集中度的一個典型。1980年深圳城區只有3平方公里,人口30萬。30年后的今天人口高達800萬,城區達到720平方公里,1979年GDP不到2億元,2007年達到6765億元,年均增速27.4%,并成為中國第一個突破人GDP1萬美元大關的城市。
經濟聚集度不僅表現為城市化程度,還表現在都市化水平上,首先是城市土地的效率。2005年建設部重新頒發了建設用地標準,最大區間人均60-120m?,但2004年實際城市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達133.68 m?超過國家規定30%,而世界著名十大城市人均占地面積大多數少于中國。
中央要大力推進中小城市的發展,這是中國空間政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小城市的建設應主要提升其城市功能,而不是擴大它們在宏觀布局中的比例。其主旋律應該是都市化,目前中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均占地是中小城市的1/6,單位土地產出率卻是中小城市的40倍。因此一個城市在制定自己的經濟空間發展戰略和確定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時必須審時度勢,認真分析產業的集聚度和投入產出的效率。
2、城市經營必須重塑科學合理的國有資本管理和經營體制。
城市經營是中國地方政府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基礎設施建設興起的一種新的政府施政理念,也是地方政府經濟職能創新的一個嶄新探索。
城市經營是政府運用市場手段,對城市的各種資產進行聚集或重組運作,直接獲取經濟效益的行為,是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綜合運用土地資源、地域空間及其他經濟要素,從總體上整合城市資源的配置,是經濟效益最大化,將獲取的收益用于城市建設,以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城市資產經營是將城市資產通過市場運作,對城市資源的潛力,實現城市資產的保值增值。
城市資產經營及城市資本運營必須要賦予政府具有現代投資職能,雖然地方政府的投資不以直接營利為目的,但不排斥政府在追求綜合效益的前提下爭取項目本身更好的經濟效益,也不排斥政府授權的管理組織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經營活動。
3、減少過度依賴出售土地集資,充分發揮政府多渠道融資職能。
土地是稀缺的資源性資產,不宜輕易出售。現任政府將70年土地使用權賣光了,下一屆政府就無地可賣了,土地幾乎是城市經營中最重要的資本,也是政府融資有力的信用工具,因此要審慎變賣土地。
為解決資金短缺的困難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融資職能的作用。不應僅僅靠賣土地彌補資金不足和單靠招商引資。
因此我們需要對地方政府融資渠道進行分析,以期拓展思路,深化改革,使地方政府籌資能力越來越強,在貫徹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促進資源合理配制,調節經濟周期性波動,維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地方政府實際有以下幾種融資模式可供研究選擇:如債權融資模式、股權融資模式、項目融資模式、資源融資模式等。
此外,還應該通過利用土地礦山資源性資產向國外投資銀行融資,利用國際人道主義基金進行融資合作等方式大力吸收和充分引進國外資金
總之,城鎮化建設必須與金融業務相結合,各種融資模式需要結合實際要求組織專職機構選拔專業人員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