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知道道歉,終歸是好事。這位副省長應該意識到,作為官員這種公共表達中赤裸裸的戾氣,只會讓本就易燃易爆的社會情緒火上澆油。
身處網絡和現實,真感覺社會和人心在某些方面的燃點和爆點越來越低了,一兩句口角,就能在惡語相向中動刀殺人,小事的沖突,就能讓人惡毒地舉起無辜的兩歲孩子將她摔死。互聯網上這種戾氣就更重了,既是現實人性的反映,更是社會情緒的放大。你跟他講法律,他耍流氓;你跟他講政治,他耍流氓;你跟他講民意,他耍流氓;你耍流氓了,他更流氓。每天微博上持續的就是各種討伐,找一個靶子然后群起攻之,弄殘一個算一個,口水淹死后再尋找下一個靶子。以前,一個嚴重事件才能在聚焦和圍觀中形成網絡群體性事件,現在,一兩句話就能在挑起群體對立中引起一場網絡暴力。
人成為易燃易爆品,是社會矛盾激化的產物,也與社會情緒不僅得不到紓解、反而不斷受到精英話語刺激有關,精英的戾氣與大眾的戾氣形成一種互為借口的惡性循環。典型如前段時間就李某某強奸案,清華易延友副教授所言“強奸陪酒女比強奸良家婦女危害性要小”,就引發了網絡群毆,撕裂了社會階層情感。同樣,上面這位副省長微博上公開罵批評者“敗類,人渣”也激化了社會矛盾。
網絡上有人力挺陳鳴明,稱他罵得對,那些“西奴”、“漢奸”就是敗類、人渣;有人批評他話語粗暴、邏輯混亂,貶低批評者,是典型的“五毛”邏輯——其實,這樣的對立與對抗,在互聯網上每天都發生著,相互樂此不疲地撕咬著。如果是普通網友這么說,不會引起這么大動靜,但是一位副省長,他的這種粗暴邏輯和話語一方面激起了反對者強烈的反感,另一方面刺激了那些整天把“漢奸”掛嘴上的憤青的亢奮。精英的戾氣對社會情緒像是在火星上澆了兩桶油,互聯網上對抗的怒火,一下子被“敗類、人渣”這句挑逗挑釁性的話點燃了。
為什么讓精英必須保持克制和理性,必須謹言慎行?這并不是對精英的苛求,認為精英就必須比平常人道德素養高,而是精英掌握著更大的話語權,說出的話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精英必須為這種影響承擔責任。精英負有引導良善的社會責任,如果一句話會加劇社會沖突、引起階層撕裂,這話當然不能說。
有人說,不要苛求陳鳴明,認為“一個副省長上微博,能與網友交流,在當下官員中已經非常不錯”,這顯然是在搗糨糊。公眾并沒有求著官員上微博,對其上網不必寵著、捧著、仰望著、感激涕零。官員上網不是寵幸網絡,不應有特權,也不該帶著優越感。上網是官員提高執政能力、了解民意的一種內生需求。官員好好說話,肯定不會挨磚,說假、大、空、套、廢、瞎、臟話,自然要挨罵。
網民不能謾罵,副省長更不能,一方面會損害政府形象,因為上網的官員,無法在形象上與身后的政府切割開來。更重要的是對社會情緒的刺激,社會情緒本就需要降溫,而不是火上澆油,而“敗類、人渣”絕對是澆向情緒火盆的汽油。關注的人那么多,轉發量那么大,影響力那么大,挨罵的不僅僅是個人與政府,在掀起一場網絡罵戰后,稀薄的社會共識進一步被雙方亢奮的討伐激情所燃盡了。
充滿戾氣的大眾,加上渾身戾氣的精英,對社會是一場災難。所以,精英必須克制自身的公開表達,應該用自己的理性去引導公眾理性地思考,向社會輸入冷靜的能量而不是戾氣,這是微博大V們的一種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