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強(化名)是江西某大學哲學專業的畢業生。5月初,謝強如愿找到了一家單位,簽了就業“三方協議書”,同寢室其他幾位室友的“就業問題”就成了他畢業之前最大的事兒。不僅為室友,也為他自己。作為學生預備黨員,謝強被學院分配了一個硬性任務,就是督促、幫助同寢室的其他人盡快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三方協議書”。謝強和他的同學們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論文答辯之前還沒有交上就業協議,就不允許參加第一輪論文答辯。(5月27日《中國青年報》)
高校就業率注水、造假其實早已經不是新聞,十年前筆者上大學那會就有,而且現在每年都能看見高校采取一系列措施逼迫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上造假的新聞,迫使大學畢業生簽訂虛假的就業協議,以提高高校就業率,從而應付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保證專業招生、設置以及教育經費劃撥不受就業率影響。而處于弱勢的大學畢業生為了順利畢業,不得不向學校出臺的種種違法、不合理土政策低頭,采取虛假就業手段,滿足學校要求。
毋庸多言,高校就業率造假的負面影響和危害極其嚴重,尤其是在“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不僅關系到大學畢業生個人的生活和前途,而且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大局。大量大學畢業生被就業,被迫以造假的方式實現“就業”,在內心深處很容易對學校產生不滿心理和負面看法,只要這種不滿心理和負面看法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和宣泄,可能會將這種不滿心理和負面看法帶進工作和社會之中,加上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順心的事的刺激,將會激化大學畢業生的不滿情緒,甚至采取報復社會的舉動,制造社會慘劇,后果不堪設想。更不用說大量大學畢業生沒有就業,面臨生活困境,可能走上違法亂紀的道路。另一方面,大量沒有就業的大學生被就業,讓高校就業率注水,會讓決策層誤判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從而直接影響政府對提高大學生就業的決策。
實際上從目前來看,高校已經出現了就業率注水、造假的苗頭,除了這所江西高校以及之前媒體報道的一所西安高校逼迫大學生就業造假之外,廣東某職業院校在回答畢業生就業率問題上也是前后不一,對內口徑是30%,對外宣傳是87%。因此,在“史上最難就業季”,尤其要防范高校就業率注水、造假,避免“最難就業季”淪為就業率造假季。如何保證高校就業率不注水、不造假,筆者以為關鍵是要強化制度監督,約束高校就業率造假的沖動。一方面,在政策操作層面,教育主管部門應當鼓勵真實的高校就業率,不要片面的簡單的將高校就業率與專業招生規模、專業設置和教育經費撥款規模掛鉤。不要因為一年就業率低,就大幅度減少招生規模或者停止專業招生,也不要因為一年就業率高,就盲目擴大招生規模和在其他院校增設這樣的所謂的熱門專業。另一方面,對于高校就業率注水、造假的必須嚴懲,采取“一票否決”。主要高校出臺了將學生就業狀況與畢業證、學位證發放以及論文答辯等無關環節掛鉤政策的,既懲處高校以及院校領導,也要求立即糾正錯誤。而對于高校就業率直接注水、造假的,追究高校以及院系領導的責任,同時對就業率存在造假、注水的專業一律給予停止招生的處罰。當然,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出臺政策刺激大學生就業,讓廣大大學生順利就業,只有大學生真的就業了,就業率造假的現象也就隨之降低乃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