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租車價格調整聽證會23日舉行,漲價幾乎成定局。曾任市發改委委員的張萬恒表示,“逢聽必漲”是對聽證會制度本身的不了解。“我認為,是逢漲必聽而不是逢聽必漲。”并解釋說,價格聽證會是政府價格決策之前廣泛聽取意見的法定程序,從聽證會的本質來說應該是逢漲必聽。(5月25日《新京報》)
無論是“逢聽必漲”還是“逢漲必聽”,在民眾看來,這兩個詞更像是在玩一場文字游戲,對于最終的結果來說,都只有一個“漲”字。這種只有一個結果的游戲,忽略的恰恰是聽證會的本質。
聽證會的本質是一種把司法審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其模擬司法審判,由意見相反的雙方互相辯論,對最終的結果起到拘束作用,是宣揚民主、收集民意的重要形式。如果缺乏對立雙方的博弈,那么“逢聽必漲”和“逢漲必聽”又有何區別?
“逢聽必漲”和“逢漲必聽”的區別在于一個重視結果,一個重視目的,如此看來,官員真是說了一句大實話。不是因為召開聽證會漲價,而是在召開之前就決定漲價,聽證會只不過是漲價的借口,反而將漲價“合法化”了。“逢聽必漲”或許不是聽證會的實質,卻是道出了“中國式聽證會”的實質。
“既然逢聽必漲,那還有必要開聽證會嗎?”這是大多數人對聽證會的疑問,也道出了對聽證會的不信任。聽證會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各方利益的博弈,來最終達到公平、公正的目的,可以說,博弈才是聽證會的精髓所在。當聽證會成為“漲價告知會”,那其意義何在?
聽證會不是一道漲價的選擇題,其流程遠遠沒有那么簡單。聽證會本來就是西方的舶來品,在國外的聽證會上,相關人員會接受質詢,并非僅僅是投票敲定結果就可完事,究竟為什么會漲價,漲價的合理性在哪兒,民眾在聽證會上沒有得到任何的相關說明。在聽證會上,也沒有雙方激烈的交鋒,沒有引起廣泛的討論,沒有民眾的集體決策,那么,這樣的聽證會又怎么匯集民意?怎么平衡各方利益?怎么實現其意義呢?
“逢漲必聽”同樣是忽略了聽證會的本質,當關鍵詞只剩下一個“漲”字的時候,披上什么樣的外衣其實質都是一樣。聽證會不是“過場戲”,必須要有點“火藥味”,否則,就只能成為民意的“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