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不存在的情況下,不妨先“忍痛”試行新方案。如果方案的實施真能緩解“打車難”現(xiàn)象,司機落了實惠,乘客得了方便,這就是一個建設性的方案。如果實施后只是增加了乘客的負擔,打不著車的問題依舊,那就應該改弦更張,尋求更有效的解決之道。
23日下午,北京市發(fā)改委舉行了出租車調(diào)價聽證會,提出的出租車調(diào)價方案有兩個,分別為每公里計程2.3元和2.6元,起步價均為13元。在會上,24個聽證代表中有23個表示支持方案1或2,只有1位代表反對漲價。她既不支持方案1,也不支持方案2,堅持稱應讓出租車企業(yè)或政府來承擔,她稱這也是網(wǎng)友們的一致呼聲。
查閱聽證代表們的發(fā)言,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來自騰訊網(wǎng)的媒體聽證代表吳婷立場鮮明,表示大部分網(wǎng)友認為應該提高出租車司機的待遇,但是出租車漲價不應只讓乘客來買單;來自出租公司的聽證代表梁海晨的立場也很鮮明,堅稱北京出租車公司為駕駛員支付的人工成本在全國無出其右,絕無獲取暴利的可能,支持按方案2漲價。而其他聽證代表雖也在兩個漲價方案中做出了選擇,但立場則模糊了很多,有的倡導“綠色出行”,有的建議讓“黑車轉(zhuǎn)正”,有的探討起步里程應該是3公里還是2公里,有的要求增加出租車總量,還有的頭天還反對漲價,但在走訪了司機和乘客后表示贊同方案1。
從聽證代表們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來看,除了網(wǎng)友的代言者和出租公司代表旗幟鮮明地就“份子錢”問題交鋒,其他人似乎缺乏身為當事人的痛切感,一方面不愿意讓乘客單獨承擔漲價成本,另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更合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于是在一些與“漲價與否”的主題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上探討一番后,做出了選擇。24名代表僅1人反對漲價,這樣的結(jié)果基本可以代表民意,北京市民希望解決“打車難”問題的心情急迫,哪怕在改善司機待遇方面多付出一些也在所不惜。而從代表們的含混表述和跑題言說也可以看出,北京出租車問題背景復雜,成因錯綜,博弈激烈,尋求解決方案難度甚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漲價成本如何分擔才合理,也不是一次聽證會就能說清楚的。聽證會所起的作用就是,讓各方代表充分表達意見,以利于決策者對方案進行合理化調(diào)整。從這個角度來說,昨天的聽證會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
說起來,與出租行業(yè)緊密相關(guān)的四方是:乘客、司機、出租公司和政府。以提高司機的收入來調(diào)動其積極性,進而提高6萬多輛出租車的運營效率,這是本次調(diào)價的基本思路,也是四方的共識。如果調(diào)價真能解決“打車難”問題,四方都是受益者,司機直接增收,乘客獲取了便利,出租公司不會再接到?jīng)]完沒了的投訴,政府部門也不用再為市民的抱怨而倍感壓力。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乘客、出租公司和政府都應該做出貢獻。漲價是大勢所趨,乘客多掏腰包已成定局;如果油價有大的波動,政府部門需在燃油補貼上更多擔當;而出租公司即使沒有減免份子錢,也絕對不能增加或變相增加份子錢。這件事絕非杞人憂天,現(xiàn)實中已有司機抱怨出租公司巧立名目多收費。
聽證會之后,最終采行的不管是方案1還是方案2,抑或是在此基礎上整合出一新方案,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方案。長遠來說,緩解“打車難”不能只靠提價來增加供給和抑制需求,而有賴于公共交通體系的稠密和完善。目前,在所有人都滿意的方案不存在的情況下,不妨先“忍痛”試行新方案。如果方案的實施真能緩解“打車難”現(xiàn)象,司機落了實惠,乘客得了方便,這就是一個建設性的方案。如果實施后只是增加了乘客的負擔,打不著車的問題依舊,那就應該改弦更張,尋求更有效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