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曾經世界著名的城市由盛轉衰 陷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
時間:2013-05-26 12:28:34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這些世界著名城市為何由盛轉衰

  英國利物浦、美國底特律、德國萊比錫、俄羅斯伊萬諾沃曾是世界赫赫有名的城市,現在,它們都變得蕭條冷清,工業化國家城市發展史告誡了我們什么?

  中國政府網2013年5月24日發布信息,國務院同意并轉發發展改革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包括“研究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年內會出臺。

  城市化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道德問題,文化問題。如果規劃不當,就會發生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它即使不會發生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也會發生在我們的子孫后代身上。通過研究工業化國家城市化進程,可以讓我們在規劃城鎮化時更具前瞻性。

  何為“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

  人類經濟活動,無不是為了追求幸福。從游牧生活,到定居下來開墾田地,組成村落,這是人類為了自身安逸的自然選擇。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工讓產品有了剩余,這就需要把這些剩余產品拿到一個地方去交換其他產品或貨幣,由此產生了集市,并演變成城鎮。工業化需要大量勞動力,農業人口涌向城鎮,城鎮就擴張成為城市。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一些城市本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污染問題、交通擁堵問題、就業問題,等等,這又逼迫市民逃離城市,使城市人口下降,空置建筑增多,經濟萎縮。這種現象就是“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

  曾經世界著名的城市由盛轉衰陷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

  英國利物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利物浦是通往英國的港口大門。19世紀初,通過利物浦港口的貿易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40%,利物浦成為當時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1830年,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之間開通了城際列車,交通的便利讓利物浦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商賈云集,利物浦很快繁榮起來,其財富總值超過了倫敦,被譽為是“歐洲的紐約”。但好景不長,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讓利物浦遭到滅頂之災,大批企業倒閉,失業率高達30%,成為英國最高。

  緊接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利物浦遭到德軍80次轟炸,2500名市民被炸死,市區幾乎一半房屋被炸毀。二戰后,雖然房地產業重新火熱起來,但依賴外貿的利物浦,當英國工業品出口風光不再時,也就斷了利物浦的不少財路。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利物浦的支柱產業造船業急劇萎縮,失業率再次成為英國最高。城市大片區域荒廢,雜草叢生,基礎設施閑置,很多公園、道路、學校、醫院、商店和住宅缺乏必要的維護,到處是破敗的景象。到外地謀生的利物浦人,一張嘴就遭到歧視,對方一聽是利物浦口音,就知道是落魄之人。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利物浦人口為466400人,而1931年的人口普查則為846101人,人口下降了將近一半。

  20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歐盟在2000-2006年也為利物浦提供了救助基金,但這些救助措施效果并不顯著。利物浦的失業率一直保持在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之上,死亡率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50%,人均壽命全國最低,肺癌發病率全國最高,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申請住房補貼或房產稅補貼,三分之一的在校兒童符合免費就餐條件(政府為低收入家庭學生支付餐費)。

  利物浦是工業革命的先驅城市,鐵路、大西洋海運、有軌電車、電力機車等都是在利物浦發明的。這里還產生了“甲殼蟲樂隊”等眾多世界知名音樂團隊,吉尼斯把利物浦命名為“世界流行音樂之都”。 2008年,利物浦還與挪威的港口城市斯塔萬格一起,被命名為“歐洲文化之都”。利物浦有豐富的建筑遺產,2004年,利物浦市區有幾個區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利物浦是個偉大的城市,但它確實衰老了,就像一個衰老的偉人一樣,給人的感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曾經世界著名的城市由盛轉衰陷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

  美國底特律:“汽車之都”成“美國最悲慘的城市”

  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底特律的船運、造船業和制造業快速發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底特律的黃金時代,被譽為是“西方的巴黎”。

  1896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租用的一個車間里制造了他的第一輛汽車,后來,威廉·C·杜蘭特、道奇兄弟、帕卡德家族、沃爾特·克萊斯勒等也相繼在底特律成立汽車制造公司,使底特律成為世界的“汽車之都”。

  汽車制造業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各地移民涌來,使底特律成為美國的第四大城市,1940年,底特律人口占密歇根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機,重創底特律汽車制造業,由于汽油價格上漲,讓汽車銷量銳減,工廠大批裁員,底特律開始蕭條了。

  根據1950年的人口普查,底特律市區有1849568人,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還剩下713777人,60年間人口流失了61.4%。白人和中產階級遷移到郊區居住,讓市區更加荒涼,市區的房地產急劇貶值,甚至出現了標價一美元的住房出售。

  美國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房產稅,大量房屋被廢棄,這導致稅源流失,同時,經濟蕭條讓市民收入下降,有30.5萬房屋主人因收入低免除房地產稅,有77個街區每個街區僅有一戶居民交房地產稅。政府財政吃緊,無法支持公共治安、消防、公交、學校、清潔、照明等公共服務系統,不得不中斷一些街區的街道照明,這更加劇了市區人口向外遷移,住房空置率不斷攀升,形成惡性循環。2013年2月,底特律被《福布斯》雜志評為“美國最悲慘的城市”。

  經濟形勢惡化、廢棄建筑增多導致犯罪率升高,底特律連續4年是美國最危險的城市,被稱為“犯罪之都”。2011年,底特律每10萬人中有48.2人死于謀殺,59.8人受到性侵,695.6人遭到搶劫,每1000名居民里就有62.18人有犯罪前科。2008年,密歇根州的謀殺案有三分之二發生在底特律,而此時底特律的人口僅是全州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犯罪率高導致生活成本增加,例如,底特律的汽車保險費是美國最高的。

  底特律2013年的財政赤字為3.27億美元,長期公債余額為140億美元。2013年3月14日,密歇根州長宣布了底特律緊急財政法案,試圖把底特律從破產的邊緣挽救回來。

  德國萊比錫:由“繁榮之都”到“歐洲最臟的城市”????

  早在15世紀,萊比錫即成為德語地區的出版和印刷中心。1835-1840年,萊比錫開始了工業化進程,傳統產業是印刷業、圖書貿易和貿易展覽會。自1914年起,萊比錫每年定期舉辦國際圖書博覽會。

  1933-1935年,國家社會主義者上臺后,取消了工會組織,逮捕工會領導人,使生產力受到極大破壞。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德國納粹反猶太人行動),萊比錫有成千上萬的猶太市民被驅逐或被抓進集中營,流失了大量技術人員和資本,萊比錫的經濟基礎受到重創。

  二戰后,萊比錫成為東德的第二大城市。在20世紀50-60年代,政府在萊比錫上馬了一批化工項目,但不久遭遇了石油危機,這批項目宣告失敗。從此,萊比錫的經濟仍靠勞動密集型的煤炭開采等傳統產業支撐,但這種粗放型經濟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破壞,萊比錫成為“歐洲最臟的城市”。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萊比錫的城市建筑老化,同時由于許多化工企業排污嚴重,市區生活環境惡化,導致大量市民遷移出市區到郊區定居。同時,街頭經常爆發市民示威,抗議政府上馬的一些項目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柏林墻被推倒后,萊比錫市民潮水般地涌向西德地區,使萊比錫人口銳減。在經濟轉型期,私有資本對經濟結構進行了重組,淘汰了產能落后的企業,萊比錫走上了去工業化的進程,工廠大批裁員,市區到處是空置建筑。1930年,萊比錫人口為70萬人,現在僅有54萬人,萊比錫這個一度的“繁榮之都”成了“鬼城”。

  從2002年開始,保時捷和寶馬這兩大汽車制造業巨頭在萊比錫投資設廠,創造了就業崗位,加之萊比錫與周圍幾個社區合并,這使萊比錫人口開始緩慢回升。

  俄羅斯伊萬諾沃:城市化最終毀滅了城市????

  1871年起,伊萬諾沃因紡織業得到快速發展,被譽為是“俄羅斯的曼徹斯特”。由于紡織業從業者多為女性,伊萬諾沃也被稱作是“新娘城市”。

  蘇聯時期,伊萬諾沃的紡織品產量占蘇聯紡織品總產量的50%。紡織企業女工比例高達90%,這造成伊萬諾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單身母親人數增加。政府不但沒有認識到這個社會危機,反而以此為榮,稱這是“蘇維埃婦女獨立自主的成功面貌”。

  伊萬諾沃的經濟在停滯了幾十年后隨著蘇聯的解體徹底崩潰,紡織品市場很快就被土耳其和東亞競爭者占領。1998年伊萬諾沃工業總產值只有1980年的20%。從1990年到2001年,伊萬諾沃紡織工人的數量從41300人降到14400人。1998年,伊萬諾沃的失業人口達到1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9%。

  失業率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居民收入降低。2004年,伊萬諾沃的人均月收入是1987盧布(56歐元),低于貧困線標準(59歐元)。伊萬諾沃收入低于貧困線的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百分比逐年上升,1998年為31%,1999年為64%,2000年為76%,2002年為82%。伊萬諾沃市的人口持續減少,1989年人口普查為481042人,2002年人口普查為431721人,2010年人口普查為408330人。

  計劃經濟的典型特點就是不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憑領導主觀意志決定經濟政策,制定經濟發展藍圖。蘇聯時期,政府大力推行城市化,使人口過快向城市集中,遠遠超出蘇聯的經濟發展水平。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蕭條城市在幾年內從7個飆升到93個。

  城市化越早的國家,蕭條的城市就越多??

  從以上幾個例子不難判斷,工業革命和城市化越早的國家,蕭條的城市就越多,蕭條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人口數量下降。城市的蕭條首先發生在英國,隨后是其他的歐洲國家,繼而是美國和日本,現在,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蕭條的城市。

  根據德國城市建筑學者蒂姆·里耶涅茨的研究,倫敦作為世界第一大都市長達100年之久。從20世紀初開始,倫敦人口持續衰減。1901-1981年,倫敦中心區人口下降了45%,很快,倫敦的人口下降遍及整個城市,1939-1991年,大倫敦人口下降了22%。

  二戰后,美國也出現了人口下降城市,其勢頭超過歐洲工業化國家。1950-1960年,美國蕭條的大城市有芝加哥、費城、底特律、華盛頓等38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和意大利也加入了蕭條城市行列。

  從1950年開始,世界蕭條城市的數量大于城市化城市的數量,在1960-1990年間,蕭條城市數量增長了一倍,而城市化城市數量只增長了約60%,大多數蕭條城市在工業化國家。在20世紀后半葉,超過10萬人口的蕭條城市美國有59個,英國有27個,德國有26個,意大利有23個。

  根據聯合國城市化展望,世界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950年占29.4%,1970年占36.6%,2011年占52.1%,2030年將占59.9%,2050年將占67.2%。2011年,發達國家的城鎮人口占77.7%,預計到2030年增加到82.1%,到2050年增加到85.9%。2011年,發展中國家城鎮人口占46.5%,預計到2030年增加到55.8%,到2050年增加到64.1%。可見,未來的城市化主要體現在發展中國家。

  根據美國人口學家的分析,2075年世界人口將達到歷史峰值的92億,之后會逐步回落到83億人的平衡點。城鎮人口的峰值將出現在2070年,為70多億;農村人口的峰值出現在2000年,為30多億。

  可見,全球城市化將在2070年前后結束,在這之前,世界范圍城市化和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同時進行,發達國家蕭條城市會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蕭條城市也會普遍出現。

  單純為促GDP增長強行推行城市化,無疑是一種災難????

  政府在城市化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政府如果錯誤判斷經濟形勢,制定的城市化政策失誤,就會導致后城市化時代的蕭條,這比經濟危機帶來的蕭條危害更大,時間更長久。例如,根據密歇根州的法律,居民有權自己確定土地的使用,政府不干預,也無需征求臨近居民的意見。這就導致一些商店、娛樂場所等遷移到土地更便宜的郊區,抽走了市區的經濟活力,讓市區萎縮。

  城市蕭條與產業結構密不可分。如果一個城市的產業結構過于單一,搞商品中轉城、汽車城、出版城、紡織城、化工城、金融城等,一旦這個行業出現危機,就會讓一個城市的經濟崩潰。所以,城市發展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要考慮產業結構的均衡,只有這樣才具有抵御各種危機和風險的能力。

  一些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過快,遠遠超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承受能力,導致城市移民的再度貧窮。例如,農民賣掉農村的房地產帶著財富移民城市,自己卻沒有做好融入城市的技能準備,而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這就導致很多新移民長期處于失業狀態,吃完移民時帶進城市的財富就淪落為赤貧狀態。這也是城市化導致犯罪率上升的一個原因,因為貧窮是滋生犯罪的土壤。

  城市過大,會使居民生活成本和經營成本上升。在大城市,人們上下班的路程很長,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會長到兩三個小時,交通費增加,休閑時間縮短,這與人們進入城市追求幸福的預期相悖。時間一長,當忍無可忍時就又逃離城市,造成投資和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一些國家把城市化表現在建筑上,認為蓋更多的房子讓城市容納更多的人口就是城市化。但是,如果產業沒有跟上去,沒有工業,沒有商業,沒有貿易,就無法養活這么多人口,人去樓空是城市化過快的必然結果,換言之,城市化政策失誤會搞垮一個城市。

  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應該是多維度的,除了GDP外,還有壽命延長,死亡率下降,受教育程度提高,弱勢群體參政機會增多,休閑時間延長等。為了整個民族的利益,為了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一定要從長計議,讓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如果單純為促GDP增長而強行推行城市化,這對城市無疑是一種災難。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