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羊城晚報》近日在廣州街頭做了一次大膽測試:9名《羊城晚報》志愿者以4出“街頭劇”調查廣州人對陌生人的信任度。測試結果令人失望:80%以上的人對陌生者心存芥蒂,而50%撿獲錢包的市民不會物歸原主;同時,志愿者嬋姨和紅姨在人來人往的馬路邊頭暈蹲地4次,沒有一人上前扶助……
文力譚點評:《羊城晚報》的調查當然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社會的狀態,但調查反映的社會互信缺乏問題,在中國城市普遍存在,并引發眾多的城市病癥,“小月月事件”就是公共道德危機出現的明證。
這種狀況的出現既有經濟根源,也有文化根源。中國的市場化進程,使得人們之間的生存競爭空前加大,利益分割日益明確,這無疑對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存在消解和制約作用。從文化上來說,中國數千年的小農社會滋養了濃重的“各人自掃門前雪”式的狹隘功利主義,這種文化痼疾曾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共產主義道德激情有效清理過,但是“文化大革命”隨之而來,人人自危的政治環境使得社會互信降到了極點。改革開放推動的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強調和維護個體利益,同時也從另外一個角度為自私自利的小農或小市民意識提供了土壤。真正的文明社會不可能建立在冷漠的人際關系之上,城市作為億萬人民棲居的家園,除了交通便利、設施齊全,絕不能少了人間溫情。我們必須凝聚共識,在理念、制度、行動方面為創造良性互信的社會氛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