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16 12:46:2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李曉莉
對比兩年前的禪城,現在的它逐漸顯現城市“氣質”。“東大門”季華六路、季華七路上新的城市綜合體陸續亮相,人氣漸聚;禪西新城建設如火如荼,產業載體及道路等公共設施開始發揮作用,填補過往城市化過程中被忽略的空白……
上周四,禪城公布的本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和待出讓地塊供應表顯示,今年該區總供地面積約為249公頃,總供地量比去年增加約4成,并且增量主要集中在商業及交通運輸用地上。
由于季華路改造等項目建設,交通運輸用地供應猛增,而城市升級的需要,商業載體的建設也需要持續的土地供應。從數字上看,禪城今年4成的供地增量多用于修路蓋樓,但事實上,其背后是禪城城市升級進程的要求以及打造品質城市的需要,多年來“中心不像中心”的缺憾將通過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載體的建設、公共設施的建設,逐漸得以補足。
數據▶▷住宅、商業土地供應量此消彼長
記者查看禪城區201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表發現,今年該區總供地面積約為249公頃。而去年,該區的總供地量為約179公頃,今年的供地量比去年增加約4成(39%)的供地面積。
今年禪城區供應的商服用地約為70公頃,對比去年供應的60公頃商服用地,供地量增加約15%,增量主要集中在商服用地和交通運輸用地上。
相較數年前住宅用地比重偏大的情況,近兩年,該區的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比例有了很大的變化。2012年,禪城區的商服用地供應為60公頃,占全年總土地供應量的3成左右;今年該區的商服用地供應約為70公頃,同樣是約占全年總土地供應量的3成。包括保障房用地在內的住宅用地,去年供應48.41公頃,約占全年總供地面積的27%;今年的住宅用地供應為35公頃,約占全年總供地面積的14%。
細化來看,今年禪城區提供的商品房用地面積為34.8103公頃,也比去年的44.67公頃減少了超過兩成的面積。
由此可見,禪城區的住宅用地供地面積逐漸下降,而商服用地面積則逐漸上升。
在前幾年的城市建設過程中,禪城區內不少土地都用于建設房地產項目。但這一“來得快”的行業“去得也快”,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央調控后,房地產業放慢了腳步,城市賴以生存的財政收入、稅源卻因產業的“空心”而變得“不再好看”。
而從近兩年土地供應功能比例以及賣地風向上可以看到,禪城在正確引導房地產業發展以及在發力產業實業上花了很大功夫。現實情況顯示,在一系列措施下,禪城的稅源得到保障,城市升級的進程也得以逐步加快。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去年,禪城區交通運輸用地的供應增量更是顯著。去年該區提供23.9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今年則猛增至112公頃,比去年多了3倍有余。
上月,當鉤機、泥頭車等重型機械開上季華路倒樹挖地的那一刻起,就已宣告了季華路改造的正式啟動。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不少政府公職人員都已明顯感受到城市升級帶來的動力與壓力,禪城的產業、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等都在全面鋪開,其中道路建設成重中之重。
數據顯示,包括季華路進行全面的改造,在城市升級中投入南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有30多億元。這在側面反映了禪城用基礎設施建設彌補以往城市化留白的決心。
某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去年開始的三年城市提升計劃給禪城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機遇,隨著禪城區城市升級計劃的逐步推進,區域內的城市面貌和城市各項基礎設施將逐步完善,其城市競爭力和對企業的吸引力將大大提升。
縱深▶▷建路蓋樓修補城市化“裂痕”
佛山市去年開始啟動城市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禪城在此輪城市升級中,承擔著重中之重的任務。
近年來,加緊修路蓋樓是市民對禪城的最深感受。而在市民感受和以上數據的背后,則是禪城對城市化“躍進”以及打造品質城市的決心。
在老城區,不少市民仍記得東方廣場附近的幾條老路在去年修路時“全線飄紅”的堵塞情景,但在建新路拓寬、祖廟路改造、佛平路改造、部分公交站點改造等一系列針對老城區的修路舉措完成后,不少市民看到了城市升級帶給禪城的“蛻變”:路通了,環境靚了,市民停車不再見縫插針,而是井然有序。
而在季華路這條城市“大動脈”改造完畢后,其給城市帶來的影響無疑將更為長遠。
改造前,從南海大道到季華大橋全程約40分鐘。改造后,全程無紅綠燈,車速可達60公里/小時,通行時間只需10分鐘。
另外,在低端污染企業轉移、環境好轉之后,作為中心城區,產業如何升級、城市如何提升、產業和城市如何融合發展成為禪城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高樓大廈在該區拔地而起,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
幾年前純房地產小區紛紛拔地而起,如今卻是產業載體越建越多。此背后最直接可觀的現實是,與房地產業暢旺發展、賣地價格節節攀升的年份相比,去年以來的禪城區土地拍賣市場與以往相比有了極大的轉變,產業用地的占比前所未有地擴大。
一直以來,禪城的“堵困”尤為明顯,缺載體、環境與城市地位不相符等問題也一直阻礙著該區的招商。
城市化“裂痕”亟待修補,而城市化進程有其自身遵循的內在規律,按照外在規律以及城市實際情況來行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通過梳理好“毛細血管”,打通“微循環”,以及建好產業載體引好鳳,禪城對此無疑已找到城市升級、增強中心城區核心競爭力的突破口。
通過觀察一連串的數據與現象,禪城城市化擴張的步伐,脈絡清晰可見。
■ 鏈接
今年新建保障房1192套
歷年來,保障房的建設情況都備受市民關注。
2010年,禪城區宣布建設1400套保障性住房;2011年的保障房建設任務則達到頂峰,要建4000套保障性住房;隨著上一年保障房建設的大興土木,2012年該區開始減少保障房建設任務,最終開建2600套。
最新消息是,去年該區提供3.74公頃的公租房用地,今年縮減至0.1897公頃,公租房用地大幅減少。
根據禪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待出讓地塊一覽表,該區今年將出讓桂瀾路以東等10宗商服用地,總面積約為65公頃;出讓紫南污水廠西側等工礦倉儲用地共6宗,總供應面積約為26公頃;出讓朗沙路北側等住宅用地共8宗,供地面積約為38公頃。總供地面積約為128.9公頃。
在住宅用地中,曬莨地1號文慶橋東側地塊其中0.1897公頃將用于配建保障性住房。
縱然今年保障房用地供應量比去年驟減95%,但今年“入市”的保障房并不會減少。
“禪城區今年的保障房任務為1192套,已經安排建設了。”禪城區國土建設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其中一部分通過配建實現,一部分則為新建的項目,以及部分人才公寓。“目前這些項目已經報到區里等待批準,而文慶橋東側地塊的0.1897公頃土地將列入明年的保障房建設計劃中,予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