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士的提倡和帶頭固然有意義,但更重要的還是配套公共服務的跟進。如果不在配套公共服務上做好準備,恐怕這些提倡和帶頭示范會被民眾當成行為藝術看待,跟隨者終究有限。
強化公共服務,給綠色出行者以方便,給騎車出行者以安全和尊嚴,讓綠色出行成為風尚,我們的城市才能更加綠色環保、風清氣正。
據媒體報道,博鰲論壇期間穿戴整齊的房地產企業家潘石屹騎著自行車去參加會議,結果被視為行為“冒昧”而被武警攔下,請示過總指揮部才得以放行。對于潘石屹這番遭遇,筆者認為,以交通工具作為辨人標準,透露出我們社會的風尚問題。
當前,大多數出入高端場所的人都有車,而騎自行車的鳳毛麟角;很多騎自行車的人,如果條件允許,也不愿多騎車,因為有車一族越來越多,覺得騎車沒面子。騎車不登大雅之堂,出入有車才顯得有身份、有面子——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自行車越來越成為懷舊者和年輕人的專屬用品,騎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少。以北京為例,街頭路口的自行車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排隊的汽車長龍一望無邊。
近些年,隨著汽車擁有量劇增,很多城市面臨著道路擁堵、尾氣污染嚴重、噪音大、交通事故頻發的“汽車綜合征”。今年冬春之際不少地區出現的霧霾,更是使汽車尾氣污染成為眾矢之的。于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綠色出行的意義,而自行車作為綠色交通工具,受到許多人士的推崇和提倡,潘石屹騎車參加博鰲論壇,慈善家陳光標在各大城市免費派發自行車,其目的就是倡導綠色出行、親近自然的環保理念。
知名人士的提倡和帶頭固然有意義,但更重要的還是配套公共服務的跟進。如果不在配套公共服務上做好準備,恐怕這些提倡和帶頭示范會被民眾當成行為藝術看待,跟隨者終究有限。比如,一些歐洲國家的城市都設有專門的自行車道,而在我們的不少大城市,有限的自行車道卻常常被機動車占用。再比如,原來我們很多公眾場合都設有明顯、足夠的自行車停車處,現在許多地方要么不給自行車預留位置,要么讓停車處隱蔽難尋,給騎車出行平添了許多麻煩。
如今,“汽車綜合征”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正常運轉,我們呼吁有關方面積極研究對策,有意識地強化綠色出行方面的公共服務。給綠色出行者以方便,給騎車出行者以安全和尊嚴,讓綠色出行成為風尚,我們的城市才能更加綠色環保、風清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