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城鎮化除了就業問題外,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住房。我國城鎮化率從現在的50%多發展到將來的超過70%,將帶來120億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規模如此之大的房地產需求和城鎮建設,對土地資源利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守住國家18億畝耕地的紅線并保護自然生態不受破壞,使得城鎮化可持續,就必須限制對綠地的開發,優先綜合利用和開發工礦企業關停搬遷遺留下來的場地。
據不完全統計,2006至2012年間,全國共有近10萬個工業搬遷場地。目前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包圍之中。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的不斷擴容,不少以往的垃圾場將難以避免地置身于城鎮中間。利用和開發這些場地將是城鎮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深入,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會更大,污染場地將不斷顯現。這些污染場地將給即將起步的新型城鎮化埋下巨大的環境和健康風險,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面臨的重大挑戰。
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健康宜居是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除傳統水氣聲渣的環保要素之外,污染場地的有效管理、修復和再開發也是一個切不可忽視的方面。土壤、地下水污染問題既因城鎮化的推進而產生,又反過來深深影響著城鎮化的效果和進程。因此,未來城鎮化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這一問題。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和水資源短缺壓力加大,防止土壤、地下水質量進一步惡化,及時進行污染修復變得越來越重要。
要解決好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污染場地土壤地下水環境問題,首先要提高全社會的認識,充分了解土壤、地下水污染在快速城鎮化中對社會和民生的影響,通過修復污染場地,提高老工礦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價值。
二要推動國家和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包括正在推進中的土壤污染立法,建立健全國家污染場地管理體系。
三要創新修復資金籌措機制。以政府為主導,建立污染場地修復基金,配合有效的市場機制,吸引私有投資等多渠道資金參與污染場地的治理和開發。
四要推動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城鎮化中的污染場地橫跨多個地區、涉及多個領域部門,是一個復雜的城市社會經濟問題,必須由多個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和諧處理各利益相關方的關系。
五要大力發展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復產業。要從政策、法規、經濟、科技、教育等多方面支持產業規范良性發展,從而能在管理和技術上有力地支撐城鎮化的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