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民工禁止入內,違者罰款二百”!位于湖北武漢漢口三金潭小區的一座廁所圍墻上,竟然寫著這樣一段告示語,這讓過往此地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情何以堪?25日,武漢市民劉先生途經此地,發現小區外的一座廁所上寫著如上標語,他覺得這是對農民工的歧視。
“禁止民工入廁,違者罰款兩百”,這樣的標語本身,便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盡管始作俑者稱未罰過人,但這背后露出的歧視味,卻是無法抹去的污點。對民工的歧視,在某些地方某些人眼中,似乎已經可以這樣廣而告之了,這樣的“城市潔癖”,無疑是不可取的。農民工所從事的行業,的確不夠干凈,要與水泥、鋼筋等東西“親密接觸”,其穿著必然有點“臟兮兮”的感覺,從形象上來看,的確不夠雅觀,但從城市建設的角度來看,民工卻又是美麗的。
對待農民工,我們不能有兩種態度——需要建設城市時,需要干臟活苦活累活時,就想到了他們,請他們幫忙;而一到了共享美好城市的成果時,卻又將其一腳踢開。這樣的“雙重態度”,其背后的素質水平暴露無遺。這般區別對待農民工,不僅是對他們的一種歧視,更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踐踏。“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這是上任國家總理溫家寶說過的話,連廁所都不讓你上,尊嚴掃地矣。
事實上,很多民工,已經在卑微地撤退自己的底線了,自己干活臟、苦、累,知道干完活后形象不夠“完美”,于是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我們的確可以看到不少民工,哪怕有座位,他們也蹲著,不為別的,只為他們害怕自己弄臟了座位。面對這樣的民工,我們還要再往上踩一腳嗎?還要拒絕民工入廁嗎?面對用自己的汗水建設城市的農民工,我們又如何忍心做出這樣的舉動呢?
于一個城市而言,應有足夠的包容與雅量,而不應有歧視性的“城市潔癖”。而權衡一個城市是否開放、包容,最好的標志,便是一個城市對待流浪者與農民工的姿態。從衣著上來看,這兩個群體的確有“損形象”之嫌,但從內涵與本質來看,一個城市正確對待他們的態度,反而是“加分”的舉動。自然,如何正確對待他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但一個基本的共識是可以達成的,即一個城市應有讓流浪者穿街走巷的雅量,有讓農民工共享城市建設成果的肚量。從這個角度來審視,公廁禁止農民工入內,哪怕這廁所是你建的,也是極不妥當的。
我們不要“城市潔癖”,我們需要的是溫情的力量。只有感覺到溫暖,才能活得更有尊嚴,如果農民工為城市建設付出了辛勞與汗水,卻不能共享發展成果,甚至連公廁也不讓上,那這樣的城市,無疑是冷漠的,而遭遇這樣對待的農民工,其“有尊嚴的生活”也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