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年前開始,就有人宣布房價泡沫嚴重,持續不斷的專家學者加入唱衰房價的隊伍。但是,這些擁有教授、經濟學家或者官方頭銜的預測者們,為什么屢屢失算?
一些專家、學者如同算命先生,忙于預測未來,可能從來沒預測對過,卻能夠實現名利雙收,這一現象,在房地產領域頗為明顯。
3月21日,根據新京報《房價預測十年亂象》的報道,揭示了一些專家學者10年來對中國房價走勢的預測,從來沒有對過。
這不免讓公眾產生質疑,也為一些專家為何被稱為“磚家”提供了注腳。
10余年來,房地產成為拉動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這個龐大的產業,當然離不開專家學者的關注。
房價在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大量還沒有買房的人,期盼房價下行,想要知道房價未來的走勢。一套房子,關系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否,說舉國關注房價,并不為過。
于是,預測房價走勢,成為一些專家學者甚至官方機構的重要“課題”。從10年前開始,就有人宣布房價泡沫嚴重,持續不斷的專家學者加入唱衰房價的隊伍。
未買房者,視唱衰的聲音,如同“鴉片”,將實現買房寄托于專家預測的實現。
遺憾的是,這些唱衰的聲音,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直至目前,都是失敗的。而一些學者,言之鑿鑿地預測某年某月房價必跌多少的言論,更是敗得一塌糊涂。
這些擁有教授、經濟學家或者官方頭銜的預測者們,為什么預測屢屢失敗?
事實上,經濟學并非用于預測未來,而更多用來解釋過去。
真實的世界是復雜的,決定未來走勢的因素“多如牛毛”。一個專家,一個教授,想要去準確預測,無異于盲人摸象。
換言之,一個專家,若真能預測經濟,那他一定不會再做專家,而是會去做投資。
但是,這樣的人的聲音,為何依然有市場?
答案是,既然有人對命運迷茫,就必然會有算命先生。
在房地產行業急速發展的背景下,大量的國人在房地產市場面前茫然甚至“暈眩”。買,還是不買,困擾著相當一部分囊中羞澀的潛在購房者。
他們急切需要有一個權威的聲音指導。
這時候,突然聽到專家在媒體上侃侃而談“房價明年下跌”,頓時會對這個聲音抱有親切感。
現實中,確實有一些人相信專家的預測,而錯過了目前來看最佳的買房時機,并轉而罵這些專家是“磚家”。
但這不影響更為“年輕”的一批信眾繼續聆聽專家的預測。
專家預測房價,屬于其言論自由的范疇,也不必為預測的失敗而承擔責任。當然,當一個預測失敗的專家,面對公眾責罵的時候,相信其內心也會受到“自我懲罰”的。至于他是否需要向“信眾”道歉,外界無法強求。
一個專家預測失敗后,若能向“信眾”說聲抱歉,當屬對“學術良心”的自我拯救。遺憾的是,我們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毫無“信譽破產”擔心的預測者。
預測者,尤其是擁有學者頭銜的預測者,屬于公眾知識的范疇。
公共知識分子,在現實中,在遭受被“污名”的尷尬。這種“污名”行動有多種原因,但也與一些學者不愛惜羽毛,信口開河有關。
真正有學識的學者,知道自己知識和能力的邊界,對未來充滿敬畏,不敢輕易預測。
未來向何處去?這個問題的難度,其實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