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接受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中有80.2%的人表示自己精神文化生活非常枯燥。《在浙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調查報告》也表明,47.9%的被調查者沒參與過社區文化活動,33.6%沒參與過單位文化活動,60%以上的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開支主要用于上網、手機,主要的娛樂方式是喝酒吃飯、看電視、打牌和搓麻將。筆者調研中發現,受社會上貪污腐敗、利己主義、及時行樂等影響,不少新生代農民工思想頹廢、信仰迷失,甚至有人沉迷網絡游戲、網上聊天等。自私自利、貪圖享受等成為這個群體存在的問題。
由于缺少正確的理論引導和知識武裝,不少新生代農民工還表現出對當今社會失望,對國家發展前途漠不關心。由于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匱乏加上外部世界的物質刺激和生存困境的脅迫,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很容易走上對抗社會的道路,表現為盜竊、搶劫、強奸、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我國廣東、浙江等一些地方發生的農民工群體性事件,大都是新生代農民工在其中起到了主力軍作用。而這些群體性事件如果被國內外敵對勢力所利用,后果更加嚴重。認真剖析這個問題的根源、危害,筆者認為,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對策,真正破解農民工文化生活“孤島化”難題。
首先應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把農民工納入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讓新生代農民工無差別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同時還要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布局、項目安排、資源配置等方面兼顧轄區內新生代農民工的需求,增強其共同體意識或“家園觀念”。
其次是可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生活,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文體、志愿服務活動等,如在新生代農民工中開展“讀一本好書”、網絡主題征文、辦夜校、工地書屋等活動。一個由年輕農民工組成的深圳大浪羊臺山青工藝術團就是不錯的探索和努力。
再者是要通過塑造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好學上進的榜樣來形成積極、主動追求進步的良好風氣。可以開展類似“尋找最好學的新生代農民工”、“崗位學習競賽”等活動,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民工自辦文化,搭建農民工文化藝術才能交流展示平臺。
最后,還要采取多種措施,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督促用工企業切實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氛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消除新生代農民工心中相對的剝奪感、社會差異感、社會距離感、被拋棄感。